《九日僧虚堂寄诗次答》

时间: 2025-01-04 07:04:19

夜雨萧萧昼不休,病怀岑寂草堂幽。

可堪梦里黄花节,又负山中绿酒瓯。

紫塞暮云鸿北度,澄江落木水东流。

翻思十载登高伴,泪洒西风两鬓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雨萧萧昼不休,病怀岑寂草堂幽。
可堪梦里黄花节,又负山中绿酒瓯。
紫塞暮云鸿北度,澄江落木水东流。
翻思十载登高伴,泪洒西风两鬓秋。

白话文翻译:

夜雨淅淅沥沥,白天也不停歇,心中病痛寂静,草堂显得幽深冷清。
可惜在梦中却想起了重阳节的黄花,又错过了山中那一杯绿酒。
紫色的边塞暮云,鸿雁向北飞去,澄澈的江水落木随风东流。
回想十年来的登高陪伴,泪水洒落在西风中,两鬓已是苍白的秋色。

注释:

  • 夜雨萧萧:形容夜晚下着细雨,声响清脆。
  • 病怀:指诗人因病而愁苦的心情。
  • 可堪:可惜、令人感叹。
  • 黄花节: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绿酒瓯:指山中清酒,象征闲适的生活。
  • 紫塞:指边塞地区,常象征战乱或离别。
  • 泪洒西风:形容诗人感伤的情绪,借西风传达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朴(约1545-约1620),字子彬,号豫山,明代诗人,生于浙江,性情豪放,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诗人在草堂中独自面对病痛与秋景,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孤独。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诗人却因病无法与友人共度佳节,独自沉浸在思念与感伤之中。

诗歌鉴赏:

《九日僧虚堂寄诗次答》是一首体现了诗人孤独与思索的作品。开篇的“夜雨萧萧昼不休”即刻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诗人身处草堂,心怀忧愁。夜雨与病痛交织,形成一种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可堪梦里黄花节”,则通过重阳节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节日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生动地表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如“紫塞暮云鸿北度”、“澄江落木水东流”,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诗的最后两句“翻思十载登高伴,泪洒西风两鬓秋”,将个人情感升华到对人生岁月的反思,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时光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对友情、时光、生命的思考,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夜雨萧萧昼不休:夜晚细雨声声,白天也未曾停息,表现出诗人心情沉重。
    2. 病怀岑寂草堂幽:因病而心情沉寂,草堂显得更加幽静。
    3. 可堪梦里黄花节:在梦中回忆起重阳节的黄花,诗人内心感到可惜。
    4. 又负山中绿酒瓯:错过了与友人共饮山中清酒的机会,感到失落。
    5. 紫塞暮云鸿北度:描绘边塞的暮云与北飞的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6. 澄江落木水东流:清澈的江水与流逝的落木,暗示时光的流逝。
    7. 翻思十载登高伴:回想十年来的友谊与登高的陪伴,充满感慨。
    8. 泪洒西风两鬓秋:泪水洒落在西风中,头发已染上秋色,表现出岁月的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洒西风”比喻情感的宣泄与孤独。
    • 对仗:如“紫塞暮云鸿北度,澄江落木水东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形成强烈的画面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孤独、友谊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 夜雨:象征诗人的忧愁与孤独。
  • 黄花节:代表节日的欢愉与团圆,反衬诗人内心的失落。
  • 紫塞:隐喻离别与思念之情。
  • 澄江:象征清澈的心灵与流逝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诗中“泪洒西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喜
    • B) 愤怒
    • C) 伤感
    • D) 平静
  3. 诗人回忆十年的友谊,表现出对时间的什么态度?

    • A) 愤怒
    • B) 珍惜
    • C) 忽视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重阳节
  2. C) 伤感
  3. B) 珍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展示了在孤独与思索中的情感。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来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示出古典诗词中对孤独与友谊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