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西城登高》
时间: 2025-01-04 07:1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西城登高
作者: 钱陆灿 〔清代〕
拓开眼界白云乡,
老去登高兴转狂。
更上一层如世外,
闲思千载几斜阳。
人歌人哭分三处,
半醉半醒合两忘。
脚下游人还指点,
白头几个是仙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场景,开阔了视野如同置身白云之乡。随着年岁的增长,登高的兴致愈发狂热。再上一层台阶,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悠闲地思索着过去千年的岁月,映照着斜阳的余晖。人间的欢歌与哭泣各自分散在三处,微醉与清醒之间恍惚交融。脚下的游人指指点点,白发人中间,几人看起来像是神仙。
注释:
- 九日: 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有登高的习俗。
- 白云乡: 比喻一个理想化的仙境。
- 老去: 指年纪渐长。
- 如世外: 指超脱世俗的境地。
- 千载: 千年,形容时间的漫长。
- 斜阳: 夕阳西下,象征着晚年或人生的暮期。
- 人歌人哭: 指人间的欢乐与悲伤。
- 仙郎: 指看起来像仙人的白头老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陆灿(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借登高的习俗,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视角,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及对理想境界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九日西城登高》通过描绘登高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便以“拓开眼界白云乡”引入,展现了高处的开阔视野,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感受到登高的兴致愈发强烈,反映了人到老年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思考。
“更上一层如世外”一句,描绘了在高处的恍惚感,仿佛进入了一个脱离世俗的仙境,这种超然的情感使人心生向往。接下来的“闲思千载几斜阳”,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斜阳映照着人生的暮期,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人歌人哭分三处,半醉半醒合两忘”,这两句展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释然。最后“脚下游人还指点,白头几个是仙郎”,将视线拉回到现实,白头的老人如同神仙般存在,诗人透过他们,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高处的追寻与对世俗的超脱,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拓开眼界白云乡: 开阔眼界,仿佛置身于白云缭绕的仙境,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自然美景。
- 老去登高兴转狂: 随着年岁的增长,登高的乐趣愈加强烈,表现出老年人的热情。
- 更上一层如世外: 再往高处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外桃源,象征着对超脱的渴望。
- 闲思千载几斜阳: 悠闲地思考千年的时光,映照出夕阳的余晖,带有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人歌人哭分三处: 人间的欢乐与悲伤似乎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一种无奈。
- 半醉半醒合两忘: 微醉与清醒交融在一起,表达对世事的淡然。
- 脚下游人还指点: 脚下的游人指指点点,反映出对景色的热议与交流。
- 白头几个是仙郎: 白发苍苍的老人像神仙般存在,暗示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对人生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 “白云乡”隐喻理想的生活境界。
- 对仗: “人歌人哭”与“半醉半醒”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 “斜阳”象征着人生的晚期,蕴含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登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 象征理想生活、超然的境界。
- 高处: 代表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 斜阳: 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末期。
- 游人: 反映人间的繁华与世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西城登高》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钱陆灿
D. 白居易 -
诗中“更上一层如世外”所表达的意境是? A. 现实的困扰
B. 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
C. 追求财富
D. 对过去的怀念 -
“人歌人哭分三处”这句表达了什么? A. 人间的欢乐与悲伤各自存在
B. 大自然的美丽
C. 诗人的孤独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 杜甫在《登高》中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对自然的眷恋,两者皆通过登高这一行为体现出对生活的思考。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的诗中同样涉及到重阳节,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对时间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诗词集《清代诗人作品选》
- 研究文章《清代诗歌中的人生哲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