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威德寺
作者:陈师道 〔宋代〕
三宿城隈寺,轻齎类老禅。
暂来真偶尔,适去更翛然。
笑别留春坞,行寻下濑船。
此身犹断梗,飘泊且随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威德寺的短暂停留和即将离开的情景。作者在城边的寺庙中住了三晚,轻松地背着像老和尚一样的包袱。偶尔来这里,适时又要离开,心情十分悠然。告别时,笑着和春天的坞岸说再见,沿着小河寻找归船。此生宛如断了线的风筝,漂泊不定,随缘而行。
注释
- 三宿:三晚的意思,指在寺庙住了三晚。
- 轻齎:轻便地携带,指背着轻便的包袱。
- 类老禅:像老和尚一样,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 翛然:闲适、自在的样子。
- 春坞:春天的岸边,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氛。
- 下濑船:小河中的船,表示离开的方式。
- 断梗:比喻没有牵挂、束缚,象征漂泊的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7年-1108年),字仲明,号静斋,宋代诗人、学者,精通诗文,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
创作背景
《别威德寺》创作于作者游历过程中,反映了他在寺庙的短暂停留与内心的游离感。诗中表现了他对淡泊名利的追求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恰逢春天的美好时节,使得离别显得更加惆怅。
诗歌鉴赏
《别威德寺》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三宿城隈寺”简单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又悠闲的氛围。接下来的“轻齎类老禅”则体现了诗人对清淡生活的追求,带有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暂来真偶尔,适去更翛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来去自如的洒脱心情,似乎对人生的短暂与变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接受。告别时的“笑别留春坞”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依恋,而“行寻下濑船”则暗示了他即将踏上新的旅程。
最后两句“此身犹断梗,飘泊且随缘”,更是将全诗的主题推向高潮,彰显了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豁达与随和。这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深含哲理,给人以深思与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宿城隈寺:在城边的寺庙中住了三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环境。
- 轻齎类老禅:轻便地携带物品,像老和尚一样的从容,暗示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 暂来真偶尔:偶然的到访,强调了生活的偶然性与短暂性。
- 适去更翛然:适时离去,心情更加悠然,表现出对生活的洒脱与随意。
- 笑别留春坞:告别春天的岸边,带着微笑,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不舍。
- 行寻下濑船:沿着小河寻找归船,象征着离去的旅程和对未来的期待。
- 此身犹断梗:此身如同断了线的风筝,象征着无牵无挂的漂泊。
- 飘泊且随缘:漂泊不定,随遇而安,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与从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断梗”,形象地展示了无拘无束的境界。
- 拟人:通过“笑别”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如“暂来真偶尔,适去更翛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淡泊名利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在寺庙的短暂停留,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着修行和内心的宁静。
- 春坞:代表着生机与美好,寓意着生命的希望。
- 下濑船: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轻齎类老禅”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的财物
- B. 诗人的生活态度
- C. 诗人的旅行方式
-
“此身犹断梗”这一句的意思是:
- A. 诗人身处困境
- B. 诗人漂泊无依
- C. 诗人有很多牵挂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离别的悲伤
- B. 生活的随性与淡泊
- C. 春天的美好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感悟。
- 《山中问答》(贾岛):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别威德寺》和《山中问答》:
- 主题:两首诗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 风格:陈师道的诗较为直接,情感真挚;而贾岛则更加含蓄,富有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