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戴入山》

时间: 2025-01-04 10:26:11

古木乱重重,何人识去踪。

斜阳收万壑,圆月上三峰。

云里泉萦石,窗间鸟下松。

唯应采药客,时与此相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马戴入山 顾非熊 〔唐代〕

古木乱重重,何人识去踪。 斜阳收万壑,圆月上三峰。 云里泉萦石,窗间鸟下松。 唯应采药客,时与此相逢。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树木层层叠叠,谁能辨认出离去的踪迹? 斜阳渐渐隐没在万壑之中,圆月缓缓升起在三峰之上。 云雾中的泉水环绕着石头,窗边的鸟儿落在松树上。 只有那采药的隐士,偶尔会在这里相遇。

注释: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乱重重:形容树木茂密,层层叠叠。
  • 去踪:离去的踪迹。
  • 斜阳:夕阳。
  • 万壑:众多的山谷。
  • 圆月:满月。
  • 三峰:三座山峰。
  • 泉萦石:泉水环绕着石头。
  • 窗间:窗边。
  • 鸟下松:鸟儿落在松树上。
  • 采药客:指隐居山中的采药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景物和隐逸生活。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顾非熊在送别友人马戴入山隐居时所作,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色,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山林为背景,通过“古木”、“斜阳”、“圆月”、“泉萦石”、“鸟下松”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图景。诗中“何人识去踪”一句,既表达了山林的深邃和隐秘,也隐含了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支持。末句“唯应采药客,时与此相逢”,则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隐逸氛围,以及与友人相逢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木乱重重,何人识去踪。”:开篇即描绘了山林的深邃和茂密,古木层层叠叠,形成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何人识去踪”一句,既表达了山林的隐秘,也隐含了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支持。
  2. “斜阳收万壑,圆月上三峰。”:通过“斜阳”和“圆月”的意象,描绘了山林的壮丽景色。斜阳渐渐隐没在万壑之中,圆月缓缓升起在三峰之上,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
  3. “云里泉萦石,窗间鸟下松。”: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细节,云雾中的泉水环绕着石头,窗边的鸟儿落在松树上,形成了一种幽静而和谐的氛围。
  4. “唯应采药客,时与此相逢。”:末句强调了山林的隐逸氛围,以及与友人相逢的期待。采药客象征着隐逸生活,与友人相逢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古木乱重重”、“斜阳收万壑”、“圆月上三峰”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林的深邃和壮丽。
  • 拟人:“斜阳收万壑”、“圆月上三峰”等拟人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动态和生命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斜阳收万壑,圆月上三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何人识去踪”、“唯应采药客”等句,隐含了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意象分析:

  • 古木:象征着山林的深邃和茂密。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壮丽。
  • 圆月: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泉萦石:象征着山林的幽静和和谐。
  • 鸟下松:象征着山林的生机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木乱重重”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林的深邃和茂密 B. 城市的繁华 C. 田野的广阔 D. 河流的湍急 答案:A

  2. 诗中“斜阳收万壑”中的“斜阳”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壮丽 C. 人类的智慧 D. 历史的沧桑 答案:B

  3. 诗中“唯应采药客,时与此相逢”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B. 对城市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和隐逸生活的美好。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山岳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送马戴入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和隐逸生活的美好,但顾非熊的诗更加注重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顾非熊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