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时间: 2024-12-29 19:13: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
张孝祥 〔宋代〕
铃索声干夜未央。曲阑花影步凄凉。
莫道岭南冬更暖。君看。梅花如雪月如霜。
见说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觞。
老子婆婆成独冷。谁省。自挑寒灺自添香。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铃声清脆,增添了几分寂寥。
在曲折的栏杆旁,花影摇曳,步履显得格外凄凉。
不要说岭南的冬天更温暖,君看这梅花如雪,月光似霜。
听说墙西那边歌声婉转,玉人扶着坐下,劝我饮酒畅欢。
而我却像个孤独的老人,谁能理解我呢?
自我挑起寒意,偏要在这冷清中添上香气。
注释:
- 铃索:指铃铛的声音,象征夜的宁静与寂寥。
- 曲阑:曲折的栏杆,体现空间的局促和情感的压抑。
- 岭南:指南方地区,常用来形容温暖的气候。
- 梅花如雪月如霜:形容梅花洁白如雪,月光清冷如霜,展现冬季的景象。
- 玉人:美丽的女子,常用来指代歌舞者或伴侣。
- 飞觞:指饮酒,象征欢聚和放松。
- 老子婆婆:形容自己像个孤独的老人,感受到冷清。
- 寒灺:寒冷的烛光,象征孤独和清冷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子久,号山梅,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事感慨。其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象寄托情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张孝祥的晚年,表达了他对冬季的感受及对孤独的思考。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定风波》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词作。全诗通过对夜晚的铃声、花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徘徊的心境。开篇的“铃索声干夜未央”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夜的深邃与内心的孤寂。接着,诗人以“莫道岭南冬更暖”反驳常见的温暖之说,强调梅花与月光的洁白与清冷,暗示冬季的冷酷和生命的脆弱。
诗中“见说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觞”描绘了一幅欢聚的美好场景,却与诗人孤独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最后两句“老子婆婆成独冷,谁省。自挑寒灺自添香”则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自我安慰,虽然环境冷清,但他仍选择在寒冷中自我取暖,寻找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情感的抒发,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铃索声干夜未央:铃声响亮,夜还未结束,暗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曲阑花影步凄凉:在栏杆旁,花影摇曳,行走显得孤单与凄凉。
- 莫道岭南冬更暖:不要以为南方的冬天更温暖,提出反驳。
- 君看梅花如雪月如霜:梅花洁白如雪,月光冷清如霜,描绘出冬季的美丽与寒冷。
- 见说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觞:听说那边的歌声美妙,女子劝我喝酒,表达一种欢聚的景象。
- 老子婆婆成独冷:我像个孤独的老人,感受到寂寞与冷清。
- 谁省:无人理解我的孤独。
- 自挑寒灺自添香:我在寒冷中自我取暖,寻找心灵的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雪,月光比作霜,生动形象。
- 拟人:花影和铃声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和用词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铃索:象征孤寂和夜晚的宁静。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虽冷却依然绽放。
- 月光:象征清冷与孤独,映衬内心的情感。
- 玉人: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欢聚,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铃索声干夜未央”意在表达什么?
A. 夜晚的热闹
B. 夜的孤寂
C. 夜的温暖
D. 夜的明亮 -
“梅花如雪月如霜”中“梅花”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生命力
C. 寒冷与坚韧
D. 美好回忆 -
诗人对“岭南”的冬天有何看法?
A. 认为温暖
B. 认为寒冷
C. 认为美好
D. 认为无趣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孤独与情感,李清照在对比中表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张孝祥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内心的孤独与坚韧,风格各异却又同样真挚动人。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宋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