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张孝祥 〔宋代〕
蘼芜白芷愁烟渚,
曲琼细卷江南雨。
心事怯衣单,
楼高生晚寒。
云鬟香雾湿,
翠袖凄余泣。
春去有来时,
春从沙际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愁苦的情感。诗人看到田野中生长的蘼芜和白芷,感到心中愁苦,仿佛烟雾笼罩着水边。江南细雨绵绵,仿佛在卷起一层层的愁绪。内心的忧虑让人害怕,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高楼上忍受着晚来的寒意。云鬟上的香雾湿润了,翠绿的袖子因悲伤而泪湿。春天虽然已经离去,但总会有归来的时候,春天会从沙滩边缘回归。
注释:
- 蘼芜:一种植物,常生长于水边,象征忧愁。
- 白芷:药用植物,亦有香气,常与愁绪相连。
- 愁烟渚:指愁苦的心情笼罩在烟雾缭绕的水边,渚为水边小洲。
- 曲琼:指曲折的琼珠,形容雨如珠般细腻。
- 怯:害怕,畏惧。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形容云雾缭绕的妆容。
- 翠袖:指女子的衣袖,色彩鲜艳。
- 春去有来时:春天虽然离去,但终会归来。
- 沙际:沙滩的边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1050年-1120年),字子约,号涧底,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菩萨蛮》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忧伤。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典型的词牌名,展现了张孝祥深邃的情感与细腻的描绘。全诗以江南的春雨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愁苦而又期待的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蘼芜白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忧愁。细雨如丝,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烦恼。
“心事怯衣单”一句,揭示了诗人情感的脆弱和无助。高楼的寒意与湿润的香雾,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诗中的“春去有来时”寓意深刻,虽然春天已经离去,但它总会再次归来,这包含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命循环的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思索。它不仅仅是对春天的怀念,更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蘼芜白芷愁烟渚:用植物象征愁苦,营造出一幅朦胧的江南水乡景象。
- 曲琼细卷江南雨:细雨如珠,增加了情感的细腻与柔和。
- 心事怯衣单:内心的忧虑与单薄的衣物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脆弱。
- 楼高生晚寒:高楼带来的孤独感,伴随着寒冷的夜晚,增添了惆怅。
- 云鬟香雾湿:女子的妆容因愁苦而湿润,象征着情感的深厚。
- 翠袖凄余泣:翠袖为女子的衣袖,泪水的湿润表达了深切的悲伤。
- 春去有来时:表达对春天的期待与信心,寓意希望。
- 春从沙际归:最后一句通过春的归来,带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植物与情感相结合,增添了诗的意象。
- 拟人:细雨、云鬟等形象的描绘,使自然与情感相互交融。
- 对仗:诗中有多个对仗工整的语句,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索,展现了一种忧伤而又希望的情感基调,表现出生命的循环与对美好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蘼芜:象征愁苦与忧伤。
- 白芷:代表香气与美好,但在此营造出愁苦的氛围。
- 江南雨:细雨象征柔情与细腻,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 云鬟:女子的美丽与忧伤相结合,体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 翠袖:色彩的鲜艳与泪水的凄凉形成对比,增强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菩萨蛮》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孝祥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蘼芜”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愁苦
C. 快乐 -
“春去有来时”的意思是? A. 春天永远离开
B. 春天会再回来
C. 春天从不离开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描写春天的美好,但表达的情感更为激昂,展现了豪情壮志。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样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伤,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粗略解读:
两首作品与《菩萨蛮》在主题上均涉及春天与美好,却在情感的表现上各有千秋,前者激昂,后者则细腻柔和,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