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沥湖遥望邻天阁阆风岩飞仙阁诸胜》
时间: 2025-01-04 09:1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层峦耸翠影参参,清浅沿洄一水涵。
龙卧石床收暮雨,鹤归岩岫带秋岚。
楼台隐映摩霄汉,磴道斜飞入洞庵。
不为过寻幽寂地,兰桡何用泛澄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层层山峦翠绿耸立,影子在水面上微微摇曳,清澈的水面沿着曲折的岸边缓缓流淌。龙似的石床上沾满了傍晚的雨水,白鹤飞回山岩,带着秋日的雾气。楼台隐约映衬着高耸的天空,蜿蜒的石阶斜斜地通向洞中的庵堂。诗人并不追求那种幽静的境地,那么兰桡又何必在澄清的水面上漂泊呢?
注释:
- 层峦:指山峦重叠的样子。
- 耸翠:形容山色苍翠而高耸。
- 清浅:水清而浅。
- 洄:水流回环的样子。
- 龙卧石床:形容石头像龙一样卧伏,也暗示山石的形态。
- 鹤归岩岫:鹤飞回山岩。
- 带秋岚:带着秋天的雾气。
- 楼台隐映:楼台的影子隐约映射。
- 摩霄汉:形容高耸入云的样子。
- 磴道:石阶小路。
- 洞庵:隐居的庵堂。
- 兰桡:指兰舟,小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区怀嘉,明代诗人,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环境的思考,是明代抒情诗的重要代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泛舟沥湖之际,表达了他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幽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山水之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喧嚣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开篇“层峦耸翠影参参”,展现了沥湖周围的群山高耸入云,翠绿的山影在水面上波动,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接着,诗人以“龙卧石床收暮雨”来形象地描绘出石头的形状与雨水的静谧,暗示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鹤归岩岫带秋岚”,则通过鹤的归来,赋予了画面一种生机与灵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秋意,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后面的楼台、石阶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幽静之地,诗人似乎在此寻找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一句“不为过寻幽寂地,兰桡何用泛澄潭”,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深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中展现的山水之美和诗人的心灵追求,交织成一幅和谐而富有哲理的画面,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层峦耸翠影参参:描写高耸的山峦,青翠欲滴,影子在水中摇曳。
- 清浅沿洄一水涵:水面清澈而浅,沿着曲折的岸边缓缓流淌。
- 龙卧石床收暮雨:石床形似卧龙,傍晚的雨水滋润了大地。
- 鹤归岩岫带秋岚:白鹤飞回山中,带着秋天的雾气。
- 楼台隐映摩霄汉:楼台的影子映衬着高耸的天空。
- 磴道斜飞入洞庵:石阶小路斜斜地通向隐居的庵堂。
- 不为过寻幽寂地:诗人并不追求那种幽静的境地。
- 兰桡何用泛澄潭:那么兰舟又何必在清澈的水面上漂泊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卧石床”,将石头比作龙形,生动形象。
- 拟人:如“鹤归”,赋予鹤以回归的动作,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诗人严谨的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峦: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永恒。
- 水:象征着灵动与生命的流动。
- 龙:象征着力量、神秘和自然的伟大。
- 鹤:象征着高洁、自由和长寿。
- 庵堂: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区怀嘉
D. 白居易 -
诗中“层峦耸翠”描绘的是?
A. 水面
B. 山峰
C. 花草
D. 城市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依恋
B. 对世俗的追求
C. 对幽静生活的无奈
D. 对宁静的向往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区怀嘉的这首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内心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表现自我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二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区怀嘉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