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八咏·龙门涧》

时间: 2025-01-14 19:45:10

白龙门巍峰,长涧落千尺。

灵泉应奇踪,高连暮云碧。

寒影凌苍崖,清流动危石。

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龙门巍峰,长涧落千尺。
灵泉应奇踪,高连暮云碧。
寒影凌苍崖,清流动危石。
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

白话文翻译:

白龙门的巍峨山峰,长长的山涧从高处倾泻而下,落差达千尺。
灵泉应有奇妙的踪影,水流高高地连接着苍翠的暮云。
寒冷的影子映射在苍苍的崖壁上,清澈的溪流在危险的岩石间流动。
尽管八月的苗草已经枯黄,却依然能够化作甘甜的泉水。

注释:

  • 白龙门:一处风景名胜,巍峨的山峰。
  • 巍峰:高大而壮丽的山峰。
  • :山间的溪流。
  • 灵泉:神奇的泉水,常常与灵异相关。
  • 奇踪:奇特的踪迹。
  • 高连:高耸的水流与天空的相连。
  • 暮云碧:傍晚的云彩呈现出碧绿的色彩。
  • 寒影:寒冷的阴影。
  • 苍崖:苍翠的悬崖。
  • 清流:清澈的水流。
  • 危石:危险的岩石。
  • 八月:指农历八月,秋季的时节。
  • :幼小的植物。
  • 甘泽:甘甜的水源。

典故解析:

此诗中“白龙门”可能引申自道教文化,白龙象征着神秘与灵性,山涧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威严。诗中提到的“灵泉”,与道教信仰中的灵异之水有关,体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拯,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自然情怀与个人情感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景色,常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自然的美。

创作背景:

《龙门涧》创作于刘拯游历白龙门时,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与清幽,借此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龙门涧》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白龙门的巍峨与长涧的飞流直下。诗的开篇以“白龙门巍峰”引入,给人以宏伟的视觉感受,接着描绘了涧水的落差与灵泉的神奇,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寒影和流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静而清新的氛围,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韧性。尤其是最后一句“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表达了尽管大自然在特定的季节显得萧条,但依然蕴藏着生机与希望,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用词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龙门巍峰,长涧落千尺。
    描述白龙门的巍峨山峰与长长的涧水,突出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2. 灵泉应奇踪,高连暮云碧。
    讲述灵泉的神奇与水流的高远,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奇妙与变化。

  3. 寒影凌苍崖,清流动危石。
    突出寒冷的影子与清澈的水流,表现出自然的清新与生动。

  4. 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
    反映了自然的生命力与希望,尽管季节变迁,依然有甘甜的泉水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增添诗的意境。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灵泉应奇踪”,赋予泉水以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龙门:象征着自然的高远与神秘。
  • 灵泉:代表着生命的源泉与希望。
  • 寒影:体现出自然的清冷与宁静。
  • 清流:象征着纯净与生机。
  • 八月苗:反映出自然的轮回与生命的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龙门涧》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刘拯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灵泉”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枯竭
    B. 生命的源泉与希望
    C. 生活的艰辛
    D. 自然的无情

  3. “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无奈
    D. 封闭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山中杂诗》与《龙门涧》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田园生活的宁静,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早发白帝城》通过晨曦的描写展现了清晨的生机,和《龙门涧》的傍晚景色形成对比,前者的活泼与后者的静谧各有所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