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後岁事有望欣然赋诗》
时间: 2025-01-19 19:1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致仕後岁事有望欣然赋诗
——陆游〔宋代〕
圣时恩厚赐余生,
日与乡闾乐太平。
已弃胡床无长物,
尚携拄杖有同行。
新裁乌帽人争看,
小摘青蔬手自烹。
买得水车无用处,
绝知造物相归耕。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圣明的时代,恩德厚重,赐予我长寿,
每天与乡邻一起享受太平的生活。
已经放弃了胡床,不再有多余的物品,
只携带着拐杖,有同行的朋友。
新裁的黑帽子引得人们争相观看,
自己亲手摘取青菜来烹饪。
买来的水车已无用处,
深知造物主的安排在于务农耕耘。
注释:
- 圣时:指明君在位的好时代。
- 胡床:古代床榻的一种,象征奢侈的生活。
- 拄杖:手杖,表示年老或身体虚弱,依赖拐杖行走。
- 乌帽:黑色的帽子,可能与当时的民俗和时尚有关。
- 青蔬:指绿色的蔬菜,表现了简单朴素的生活。
- 水车:用于灌溉的工具,象征农业生产。
典故解析:
- “圣时恩厚”:反映了对当时政治清明、民生富足的感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局势的关注。
- 诗中提及的生活细节(如“摘青蔬”、“拄杖”)展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认同与热爱,强调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爱国者。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经历了国家动荡、个人不幸后,选择隐居乡间,过着简朴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岁月安宁的珍惜。
诗歌鉴赏:
《致仕后岁事有望欣然赋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慨与享受的诗。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归隐乡间的恬淡生活。开头两句“圣时恩厚赐余生,日与乡闾乐太平”,展现了对当下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感恩之情,诗人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自得,是一种幸运。
后面的几句描写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已经放弃奢华的生活,携带拐杖与友共行,体现了老年的无奈与温暖。尤其是“新裁乌帽人争看”,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亲切感,而“自己亲手摘取青蔬来烹饪”的细腻描写则将生活的乐趣与自给自足的满足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买得水车无用处,绝知造物相归耕”,则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勤劳务农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整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又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是陆游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时恩厚赐余生”:表达对明君的感激,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自己能长寿是一种恩赐。
- “日与乡闾乐太平”:描绘了乡村的和平宁静,诗人与邻里共享生活的快乐。
- “已弃胡床无长物”:放弃奢侈的生活,表示对物质的超脱。
- “尚携拄杖有同行”:体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依赖,同时也有朋友的陪伴。
- “新裁乌帽人争看”:描述了周围人对自己新帽子的关注,这种小细节显示出生活的朴素与闲适。
- “小摘青蔬手自烹”:强调自给自足的乐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 “买得水车无用处”:反映了物质购买的无用,强调了务农的真正意义。
- “绝知造物相归耕”:表达了对自然与劳动的理解,强调自我耕耘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裁乌帽”与“小摘青蔬”,构成了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自然的耕作,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物质生活的超脱,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理解,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帽”:象征着质朴与平民生活。
- “青蔬”:代表着自然的馈赠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水车”:象征着农业生产和劳动的必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已弃胡床无长物”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奢华
B. 超脱物质
C. 忧虑生活 -
“小摘青蔬手自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方式? A. 精致生活
B. 自给自足
C. 富裕生活 -
诗中提到的“水车”象征着什么? A. 物质的追求
B. 劳动的价值
C. 政治的影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致仕後岁事有望欣然赋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进行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感悟与现实的安居,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田园诗人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