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行至西山民家》

时间: 2025-01-19 20:07:30

秋林半丹叶,秋草多碧花。

隔山五六里,临水两三家。

罾鱼与伐荻,各自有生涯。

平池散雁鹜,绕舍栽桑麻。

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

城中不如汝,切莫慕浮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林半丹叶,秋草多碧花。
隔山五六里,临水两三家。
罾鱼与伐荻,各自有生涯。
平池散雁鹜,绕舍栽桑麻。
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
城中不如汝,切莫慕浮夸。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树林里,半边树叶变成了丹红色,草地上则开满了碧绿的花朵。隔着山岭五六里,水边有两三家人家。有人在捕捉鱼,有人在割荻,这些都是各自的生计。平静的池塘中,散落着大雁和野鸭,院子周围种着桑树和麻。客人来了,只需举手相迎,土锅里煮着秋天的茶。城里的一切都比不上这里,切莫向繁华的生活羡慕。

注释:

  • 丹叶:指秋天枫树等的红叶。
  • 碧花:指夏秋季节的草地上盛开的绿色花朵。
  • :捕鱼的网具。
  • 伐荻:指割取荻草,荻草可用于编织。
  • 生涯:生计、生活。
  • 平池:指平静的池塘。
  • 散雁鹜:形容散落在水面上的大雁和野鸭。
  • 土釜:指用泥土制成的锅。
  • 浮夸:指浮华虚荣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闲行至西山民家》写于陆游晚年,他在南宋时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而更向往清幽自然的生活与乡村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浮华城市生活的反思。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山民家的宁静与恬淡。秋林的丹叶与秋草的碧花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了秋天的美丽画卷。隔山而居的民家,临水而建,展现了一种田园诗意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描写捕鱼和割荻的场景,反映了农村人们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则直指浮华城市生活的空虚,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林半丹叶:描绘秋天树林中半边叶子变红的景象,营造出浓厚的秋意。
  2. 秋草多碧花:秋天的草地上开满绿色的花,展现了秋天的生机。
  3. 隔山五六里:描述民家与诗人之间的距离,体现出乡村的宁静与偏远。
  4. 临水两三家:民家靠近水边,形成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5. 罾鱼与伐荻:表现农人们的劳动,有自己的生计与生活方式。
  6. 各自有生涯:强调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各有不同。
  7. 平池散雁鹜:描绘水面上散落的野生鸟类,增添自然气息。
  8. 绕舍栽桑麻:指围绕房舍种植的桑树和麻,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自给自足。
  9. 客至但举手:描述热情好客的农村人,简单的相迎。
  10. 土釜煎秋茶:在土锅里煮茶,体现出乡村生活的朴素。
  11. 城中不如汝:强调乡村生活的优越性。
  12. 切莫慕浮夸:告诫人们不要羡慕繁华的城市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罾鱼与伐荻”与“平池散雁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隐喻人们的生活态度。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生活结合,增添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自然生活的真实与淳朴,批判了城市生活的浮华和虚荣,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林: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代表了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 碧花: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即使在秋天依然存在。
  • :象征生活的源泉,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土釜:象征朴实无华的生活,强调了简单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罾鱼与伐荻”分别指什么? A. 捕鱼与割荻草
    B. 捞鱼与种植
    C. 养鱼与织布

  2. 诗中“城中不如汝”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 城市生活好
    B. 乡村生活更好
    C. 城市与乡村无差别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富贵
    B. 向往田园生活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过故人庄》: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淡。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