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草涨一湖绿》
时间: 2025-01-01 17:3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草涨一湖绿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草涨一湖绿,天四山青。
这千年里,几多兴废不容声。
无分貂金佩玉,不梦歌钟食鼎,
何处有车旌。
便念旌阳剑,枉自染蛟腥。
生诸葛,少马援,尚云萍。
醉乡日月,飘然身世付刘伶。
知道东门黄犬,不似西山白鹭,
风月了平生。
起来忽清啸,惊落夜潭星。
白话文翻译:
草长得一湖的绿色,四周的天空与青山相映成趣。
在这千年中,多少的兴衰变迁不曾被人知晓。
这些不分贵贱、佩戴金玉的人,不再梦见歌声和美食,
哪里还有车马和旌旗的喧嚣?
我不由想起旌阳的宝剑,竟然徒然沾染了蛟龙的腥气。
诸葛亮生于此,马援虽少,但尚且依旧如浮萍漂泊。
在醉意中,日月无常,飘然的身世寄托如刘伶般的洒脱。
我知道东门的黄犬,和西山的白鹭相比,
这一切风月却已成了我平生的全部。
忽然起来清啸,惊落了夜潭中的星星。
注释:
- 草涨:草长得茂盛。
- 一湖绿:指湖面被绿草覆盖。
- 兴废:兴起与衰败。
- 貂金佩玉:指贵族的装饰品。
- 车旌:古代战车的旗帜。
- 染蛟腥:沾染了蛟龙的腥味,象征不光彩的经历。
- 诸葛:指诸葛亮,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 刘伶:指东汉的著名酒徒刘伶,以其放纵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词人,具体生平不详,但其词作流传于世,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水调歌头》创作于社会动荡与个人抒情结合的背景下,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思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处境,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兴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受。开篇以“草涨一湖绿,天四山青”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而后,作者转向历史,提到“几多兴废不容声”,感叹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接下来,诗人以“无分貂金佩玉,不梦歌钟食鼎”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中的“醉乡日月,飘然身世付刘伶”,更是将个体的情感与历史的沉浮结合,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超脱的态度。最后,以“起来忽清啸,惊落夜潭星”做结,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似乎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涨一湖绿,天四山青。”:描绘了自然的生机,湖面绿草如茵,周围青山环绕。
- “这千年里,几多兴废不容声。”:感叹历史的兴衰变化,几乎无人能言。
- “无分貂金佩玉,不梦歌钟食鼎。”:世俗的华丽不再吸引,内心更向往自由。
- “何处有车旌。”:质疑现代的繁华与喧嚣,反思内心的宁静。
- “便念旌阳剑,枉自染蛟腥。”:回忆往事,却发现沾染了不光彩的经历。
- “生诸葛,少马援,尚云萍。”:引入历史人物,表达人生的漂泊。
- “醉乡日月,飘然而身世付刘伶。”:醉酒后的洒脱,与刘伶共舞。
- “知道东门黄犬,不似西山白鹭。”:对比两个地方的意象,反映个人的境遇。
- “风月了平生。”:一生的经历与风月已成过往。
- “起来忽清啸,惊落夜潭星。”:最后的清啸声,打破宁静,体现内心的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与湖的生机比作人生的希望。
- 对比:东门的黄犬与西山的白鹭,反映人生的选择与境遇。
- 象征:诸葛和刘伶象征不同的人生态度和选择。
主题思想: 诗中贯穿着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以及对人生自由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着宁静与自然。
- 草:代表生机与希望。
- 剑:象征力量与历史的沧桑。
- 黄犬与白鹭:对比不同的人生境遇与选择。
- 醉乡:象征着人对自由与洒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涨一湖绿”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 A. 荒凉的沙漠
- B. 生机盎然的湖泊
- C. 繁华的城市
-
“无分貂金佩玉”意味着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对世俗的淡漠
- C. 对名利的渴望
-
诗中提到的“刘伶”象征什么?
- A. 酒徒的洒脱
- B. 历史的英雄
- C. 世俗的成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比较葛长庚的《水调歌头·草涨一湖绿》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自然的热爱,但葛长庚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浮与个人的自由,而苏轼则更多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