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渭水秋深》
时间: 2025-01-01 17:4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渭水秋深,湓江春老,洞庭一湖。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洛中狂客,还更来无。独上君山,渺观岩石,八百里鲸波泛巨区。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终须。度了肩吾。稽首终南锺大夫。自太平寺里,题诗去後,东林沈宅,大醉归欤。天上筵多,人间到少,更不向庐山索鳜鱼。如何好,好借君黄鹤,上我清都。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渭水旁,我感到深沉的宁静;而湓江的春天亦已渐渐远去,仿佛洞庭湖中的水面上漂浮着淡淡的愁思。我问城南的古树,现在还在吗?洛阳的狂客们,又有谁能再来此地?我独自登上君山,遥望那巍峨的岩石,眼前是八百里宽广的水面,波涛翻滚,如同巨鲸在海中遨游。我何曾犯过错?在茶中做饭,酒中寻仙,终究是过了这样的日子。我向终南的锺大夫拜首,自太平寺写下这首诗后,醉意朦胧地回到东林的沈宅。天上酒席多,人间的相聚却少,更不想在庐山向你索要鳜鱼。如何才能好呢?不如借你的黄鹤,带我飞向那清静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渭水:渭河水,古代重要河流。
- 狂客:指那些放浪形骸的人。
- 君山:君山在洞庭湖中,以独特的山形著称。
- 鳜鱼:一种淡水鱼,常见于庐山。
典故解析:
- 黄鹤:指黄鹤楼,古时诗人常以此作为离别或思乡的象征。
- 稽首:古代礼节,表示敬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作者游历之际,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间聚散无常的哲思。
诗歌鉴赏:
《沁园春·渭水秋深》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渭水秋深”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随即与“湓江春老”的对比,体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通过对古树和“狂客”的提问,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当下孤寂的感慨。
“独上君山”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远望浩瀚的水面,心中不禁涌起豪情壮志。而后,“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则是对生活的反思,表明在平淡生活中也有值得珍惜的乐趣。接下来的描写,既有对美酒佳肴的享受,也有对离别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后,诗人以借黄鹤飞向清都的愿望结束,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壮丽的自然描写,又渗透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渭水秋深:描绘秋天的渭水,暗示时光的推移。
- 湓江春老:春天已逝,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也会消逝。
- 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洛中狂客,还更来无:感慨昔日友人的离去。
- 独上君山:表现孤独和对自然的向往。
- 渺观岩石,八百里鲸波泛巨区:展现辽阔的自然景观,增强孤独感。
- 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对生活的反思,表明虽有平淡生活,但仍有乐趣。
- 稽首终南锺大夫:向高人致敬,表明对理想的追求。
- 自太平寺里,题诗去后: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天上筵多,人间到少:对人间聚散无常的感慨。
- 更不向庐山索鳜鱼:对逝去美好的无奈。
- 如何好,好借君黄鹤,上我清都:期望借助黄鹤飞向理想的境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自然与人情的对比,增强诗的情感。
- 比喻:将广阔的水面比作鲸波,生动形象。
- 拟人:使自然景物充满生命,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渭水:象征流逝的时间和生命。
- 君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鳜鱼: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黄鹤:象征超脱与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渭水”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时间流逝
c) 自然美 -
“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未来
b) 友人
c) 过去 -
诗中提到的“黄鹤”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理想生活
c) 友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葛长庚的《沁园春·渭水秋深》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涉及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但葛长庚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而李白则强调对理想的追求与人情的深切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选读》
- 《诗经与古诗的对比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沁园春·渭水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