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小园独谣赠门下武相公》
时间: 2025-01-01 14:19: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小园独谣赠门下武相公
作者:李吉甫 〔唐代〕
小园休沐暇,暂与故山期。
树杪悬丹枣,苔阴落紫梨。
舞丛新菊遍,绕格古藤垂。
受露红兰晚,迎霜白薤肥。
上公留凤沼,冠剑侍清祠。
应念端居者,长惭补衮诗。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小园中悠闲地度过假日,暂时约定与故乡的山水相见。
树梢上悬挂着红枣,苔藓的阴影下落下了紫色梨花。
新开的菊花在舞丛中盛开,古老的藤蔓垂挂在格子旁。
刚刚受露的红兰在傍晚绽放,迎着霜冻的白薤显得格外丰腴。
尊贵的公子留下了凤沼,佩剑侍立在清幽的祠堂。
想必他会想念那些安于静居的人,常常为未能写出好诗而感到羞愧。
注释
- 小园:指小花园,表示诗人所处的环境。
- 休沐:休息、沐浴,表示放松心情。
- 故山:指作者的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树杪:树梢。
- 苔阴:苔藓的阴影,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 舞丛:盛开的花丛,象征生机勃勃的景象。
- 红兰:兰花的一种,象征高雅。
- 白薤:一种植物,表示丰收。
- 上公:指门下武相公,表示对其尊重。
- 冠剑:佩剑,表明身份的象征。
- 端居者:指安于静室的人,表达诗人自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吉甫,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作品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正值秋季,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对自然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在享受宁静生活时的感触和思索。
诗歌鉴赏
《九日小园独谣赠门下武相公》是一首描绘秋日小园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与友人的情感。首句 “小园休沐暇,暂与故山期” 开篇便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心境,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句细致地描绘了园中秋景:红枣的悬挂、紫梨的落下、菊花的盛开、兰花的晚露以及白薤的丰腴,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展示了秋的丰收与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整首诗的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尤其是最后两句“应念端居者,长惭补衮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反省与谦逊,尽管身处美景之中,却依然感到对诗歌创作的责任与羞愧。这种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层次与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园休沐暇:在小园中,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
- 暂与故山期:暂时与故乡的山水约定相见。
- 树杪悬丹枣:树梢上挂着红枣,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苔阴落紫梨:在苔藓的阴影下,紫梨花悄然落下,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舞丛新菊遍:盛开的菊花在风中摇曳,展现生机。
- 绕格古藤垂:古老的藤蔓垂挂在格子旁,增添了园中的古朴气息。
- 受露红兰晚:傍晚的红兰在露水中显得格外娇艳。
- 迎霜白薤肥:白薤迎接霜冻,展现丰腴的状态。
- 上公留凤沼:尊贵的公子在凤沼等候。
- 冠剑侍清祠:佩剑侍立在清幽的祠堂。
- 应念端居者:他一定会想到那些安于静居的人。
- 长惭补衮诗:常常为未能写出好诗而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诗中多用比喻和对仗,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创作的反思和谦逊,是一首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佳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园:象征着宁静、悠闲的生活。
- 丹枣:象征丰收与美好。
- 紫梨:象征纯洁与优雅。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兰花:象征高雅与清新。
- 白薤:象征富饶与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山”指的是哪里?
A. 诗人的家乡
B. 朋友的家乡
C. 虚构的山
D. 其他地方 -
诗中的“白薤”象征什么?
A. 贫穷
B. 丰收
C. 寂寞
D. 旅行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吉甫《九日小园独谣赠门下武相公》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写了秋天的美景与诗人的心境,但李吉甫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吉甫诗文集》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九日小园独谣赠门下武相公》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