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米元章灵峰行记帖赞
作者:岳珂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永和之兰亭,列序时人。
文字之不磨,千载莫邻。
彼睎颜之徒虽未足伦,
观其所传,亦庶几仿佛乎清尘。
白话文翻译:
《兰亭集序》的永和年间,兰亭聚集了许多文人墨客。
这些文字的流传不会因时间而磨灭,千年之后也无人能比拟。
虽然那些欣赏美的朋友未必能与我相提并论,
但如果看他们所传承下来的作品,也大概能略微感受到那清新脱俗的气息。
注释:
- 永和: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永和年间,兰亭集会的时间背景。
-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地方。
- 列序:指排列序列,意为参与聚会的文人。
- 不磨:形容文字的流传不会因时间而消逝。
- 睎颜之徒:指欣赏美的朋友,不一定能与自己相提并论。
- 庶几仿佛:大概能够略微相似或接近。
典故解析:
- 兰亭集:是东晋王羲之所作的著名诗文集,描述了兰亭雅集时的情景,表现了文人之间的友谊与对自然的赞美。
- 清尘:意指清新和高洁的气息,象征着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是宋代的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是对《兰亭集序》的感慨,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及对文字流传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兰亭及其文化内涵的赞美,展现了古代文人聚会的雅致与深刻。开篇提到“永和之兰亭”,便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文人气息的场景。诗中强调了文字的永恒性,表现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敬仰与珍视。接着,诗人提到“彼睎颜之徒”,则进一步探讨了欣赏与传承的关系,认为即使欣赏的朋友未必能与自己相提并论,但他们所传承的作品也能够让人感受到那份清新、高洁的气息。这种对比不仅彰显了诗人谦逊的态度,也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尊重。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古典文化的赞美,也有对当代文人情怀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永和之兰亭,列序时人”:描绘兰亭的盛会,时间背景明确。
- “文字之不磨,千载莫邻”:强调文字的永恒,流传千年而无人可比。
- “彼睎颜之徒虽未足伦”:虽说欣赏之人不及自己,但也不乏其人。
- “观其所传,亦庶几仿佛乎清尘”:从他们的作品中,依然能感受到高洁的气息。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字句间的平衡感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比喻:将欣赏者与高洁的清尘相联系,寓意深远。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现了对古代文人与文化的敬仰,强调了文字的传承与艺术的永恒。诗人在赞美的同时,也反映出对当代文化的思考与期待。
意象分析:
- 兰亭:象征着文人聚会与雅集,代表了文学的高峰。
- 文字: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永恒,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敬重。
- 清尘:象征着高洁的气质,反映了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永和之兰亭”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文人聚会?
- A. 唐代
- B. 宋代
- C. 东晋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睎颜之徒”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文人
- B. 商人
- C. 农民
- D. 学者
-
“文字之不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时间的无奈
- B. 对文字的珍视
- C. 对未来的担忧
- D.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苏轼《前赤壁赋》
诗词对比:
- 王羲之与岳珂:两者均以兰亭为主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侧重于对友情与自然的描写,而岳珂则更强调文化传承的意义,表现出更加深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