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4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兴其二
李白 〔唐代〕
洛浦有宓妃,
飘摇雪争飞。
轻云拂素月,
了可见清辉。
解佩欲西去,
含情讵相违。
香尘动罗袜,
绿水不沾衣。
陈王徒作赋,
神女岂同归。
好色伤大雅,
多为世所讥。
白话文翻译:
在洛水的河边,有位宓妃(即美丽的女子)在轻盈飘荡,像雪花般争相飞舞。轻柔的云彩轻拂过明亮的月光,细细的光辉依稀可见。我解下佩饰,想向西方去,内心的情感又怎能相违?香气随着轻盈的脚步飘动,绿水却不沾湿衣裳。陈王白白作赋,神女又怎能同归于一处?好色之人伤害了大雅之风,常常被世人所讥讽。
注释:
- 宓妃: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宓妃为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象征美丽与魅力。
- 轻云:轻盈的云彩,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
- 解佩:解下佩饰,象征着即将离去的决心。
- 香尘:香气和尘埃,形容女子的轻盈步伐。
- 陈王:指的是陈后主,因其好色而被后世所讥讽。
- 神女:指美丽的女子,象征着理想中的伴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奔放,常以豪放、飘逸的风格著称,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洛水与宓妃的结合,象征了李白对美与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
诗歌鉴赏:
《感兴其二》是一首充满了优美意象的诗作,李白通过对宓妃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宓妃在洛水旁轻盈飘舞,象征着一种自由与纯洁的美好。轻云拂月的意象,描绘出一种恬静而清幽的气氛,似乎在诉说着一种不可得的理想。
而“解佩欲西去”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对美的追求令人向往,但现实中的世俗观念却让人不得不有所顾忌。尤其是“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两句,更是将社会对个人情感的评判与制约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极为精致,既有自然的描绘,又包含了对人情的思考,李白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哲学思考,既是对爱情的渴望,也是对自由精神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浦有宓妃:引入宓妃,设定诗的场景。
- 飘摇雪争飞:用雪花比喻宓妃的轻盈,表现她的美丽。
- 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描绘出月光的柔和,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解佩欲西去:表达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也暗示一种离去的决心。
- 含情讵相违:强调内心的情感与理想的矛盾。
- 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表现女子优雅轻盈的形象。
- 陈王徒作赋:引入历史人物,表明对陈王的嘲讽。
- 神女岂同归:反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总结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摇雪争飞”,将美丽的女子比作雪花,形象生动。
- 拟人:轻云、香尘等,赋予自然物以人的特征,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风俗的批判,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宓妃:象征美丽与爱情的理想。
- 轻云:代表自由与恬静。
- 香尘:象征女子的优雅与轻盈。
- 绿水:象征自然的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宓妃”指的是哪一类人物? A. 神话中的美人
B. 历史人物
C. 诗人本人
D. 战士 -
李白提到的“陈王”是以什么著称的? A. 贤明
B. 好色
C. 忍耐
D. 贫穷 -
“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中,诗人主要想表达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女子的优雅
C. 自然的清新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感兴其二》: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前者更偏向于孤独与哲思,后者则更注重于爱情与世俗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李白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