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作者:李白
三门横峻滩,
六剌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
水状龙萦盘。
何惭七里濑,
使我欲垂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下陵阳沿高溪的险峻水滩,三门滩横亘而立,六剌滩的波澜汹涌。巨石让伏在水中的老虎惊起,水流像盘旋的龙。面对七里长的急流,我感到惭愧,恨不得将钓竿垂下去,静静垂钓。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门:指三门滩,地名,形容水流的险峻。
- 六剌:指六剌滩,形容水流的波涛汹涌。
- 石惊:巨石惊动,形容水流激荡的景象。
- 虎伏:老虎伏在水中,形容水波动荡。
- 龙萦:水流盘旋如龙,形容水流的动态。
- 惭:感到羞愧。
- 垂竿:垂下钓竿,表示想要钓鱼的情景。
典故解析:
李白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对水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以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而闻名。在他的诗歌中,自然景观常常与个人情感交融,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游历之时,可能是在他游览高溪、三门、六剌滩时,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自我情感的碰撞,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险峻的水滩前感到的渺小和无奈。开头两句以“横峻滩”和“走波澜”勾勒出三门滩和六剌滩的壮阔景象,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接着,通过“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的描绘,诗人将静态的石头与动态的水流结合,营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画面,仿佛是大自然在运动中展现出生命的气息。最后两句“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之美和力量时的渺小与羞愧,渴望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寻求宁静与安逸。这种复杂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展示了李白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门横峻滩:描绘三门滩的险峻,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 六剌走波澜:表现水流波澜壮阔,渲染出水滩的动态之美。
- 石惊虎伏起:石头在水流撞击下,产生惊动,形象生动。
- 水状龙萦盘:水流如龙般盘旋,增添神秘感。
- 何惭七里濑:面对七里长的急流,感到无力和惭愧。
- 使我欲垂竿:表达诗人想要在此安静垂钓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龙,增强了水的灵动与生气。
- 拟人:石头惊起老虎,赋予自然物以生命。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壮丽自然的赞美与向往,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渺小的自省,反映了李白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门:象征险阻,代表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 六剌:代表波澜壮阔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
- 虎:象征力量与威严,展现自然的无情。
- 龙:象征灵动与力量,体现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D. 王维
-
诗中描绘的自然现象主要是?
- A. 山脉
- B. 水滩
- C. 林木
- D. 花草
-
“何惭七里濑”中的“惭”字可以理解为?
- A. 骄傲
- B. 羞愧
- C. 高兴
- D. 怒气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与自然景观相关,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情感。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体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与杜甫的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各有特色,李白更显豪放,而杜甫则更为沉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白与唐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