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寄远》

时间: 2025-01-01 15:11:28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航行时的情景。用木材制作的船只从吴楚两地出发,船身高高在上,足有百余尺。狂风吹动着船上的帆,日落时分,远方已隔着千里。离别时酒尚未喝完,如今却已成为异乡的客人。思念朋友却无法相见,愁苦的心情在碧绿的江水中愈发加深。

注释:

  • 刳木:用木材制作的船只。
  • 吴楚:指的是中国东南地区,即今江苏、湖北一带,古代吴国与楚国的地理范围。
  • 危槎:高悬的木筏,形象地描绘了船的高度。
  • 疾风:指猛烈的风。
  • 片帆:指船上的一面帆。
  • 千里隔:形容相隔的距离很远。
  • 异乡客:在外地的旅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愁见:表达了对江水的感伤,因其见证了离别与思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吴楚”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国家,象征着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而“江水碧”则可能引申为长江,寓意着诗人与故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亲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的个性和出众的才华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风多样,尤其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风光。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李白出征或旅途中写就,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挂念。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旅途中的孤独感被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所替代。

诗歌鉴赏:

《江行寄远》是李白在旅途中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刳木出吴楚”引入,表现出诗人所乘的船只的高大和航行的艰难,接着“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则生动地描绘了航行中的动态,展现出一种急促与无奈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从与友人共饮的快乐回忆中,转变为如今的孤独异乡客,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愁见江水碧”更是将思绪凝聚在一望无际的江水之上,既有对故乡的渴望,也有对友人的无尽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李白特有的豪放与细腻,展示了他在自然与情感之间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刳木出吴楚”:用木头制作的船只,从吴楚出发,暗示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出发的地方。
    2. “危槎百余尺”:形容船只的高度,表现出航行的艰难。
    3. “疾风吹片帆”:狂风吹动船帆,体现出旅途的不易。
    4. “日暮千里隔”:日落时远方的距离,寓意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5. “别时酒犹在”:离别时的欢聚还在记忆中。
    6. “已为异乡客”:如今已身在异乡,表达了孤独感。
    7. “思君不可得”:对友人的思念无法实现。
    8. “愁见江水碧”:看到江水的碧绿,愁苦的心情加深。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刳木出吴楚”比喻旅途的困苦。
    • 对仗:如“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展现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江水似乎在“见”到诗人的愁苦,增加情感的共鸣。
  • 主题思想:整首诗着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挂念,展现了李白的豪放与细腻,反映出唐代士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故乡的连接与思念,也代表流逝的时间和无尽的孤独。
  • :代表着旅途的艰辛与希望,既是远行的工具,也是思乡的寄托。
  • :象征着友情与欢聚,突显离别时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吴楚”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江南
    • C) 西南
    • D) 西北
  3. “愁见江水碧”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思念
    • D) 无聊

答案

  1. B) 李白
  2. B) 江南
  3. C)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江行寄远》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出对朋友的思念与旅途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风格,李白更为豪放,而王维则更为细腻和含蓄。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