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待伴犹虚夜,羞明或遇朝。
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
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
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
白话文翻译
在漫漫长夜中,心中仍希望有伴侣相伴,羞于在明亮的白天相遇。
只愿在歌声和舞姿中徘徊,不想让发丝在风中飘散。
有几句清新的诗句,令人心情自然而然地消散。
在温暖和寒冷的林间,若能相聚,便可以相邀。
注释
- 待伴:期待有伴侣。
- 犹:仍旧、还是。
- 虚夜:漫长的夜晚。
- 羞明:在光明的日子里感到羞愧。
- 歌袖舞:舞动的袖子仿佛随歌而舞。
- 鬓丝飘:头发轻轻飘动。
- 清堪比:清新之句可以比拟。
- 意自消:自然消散的情感。
- 暖寒:温暖与寒冷。
- 林下具:在树林下相聚。
典故解析
本诗的意象与情感表达蕴含着对爱情与陪伴的渴望,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诗人通过夜晚和林下的意象,表达了对温暖人心的渴求。诗中提到的“歌袖舞”与“鬓丝飘”,暗示着在舞姿中流露的情感与美好,体现了对女性柔美与婉约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升,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主要活动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抒发表达个人情感。张镃在诗歌中常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正值寒冷的时节,作者以雪为背景,寄托了对温暖情感的向往。这种情感在冬日的寒冷中显得尤为突出,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孤寂与对伴侣的期待。
诗歌鉴赏
张镃的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在寒冷的冬夜中对陪伴的渴望。诗的开头“待伴犹虚夜”便直抒胸臆,突显出孤独的夜晚与对伴侣的期待之情。接下来的“羞明或遇朝”,通过“羞”字,表达出一种对白天相见的忐忑,似乎在反映出一种对爱情的羞涩。
在“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一句中,诗人展现了舞动的优雅与轻盈,仿佛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舞者在歌声中翩翩起舞,似乎在寻找那份温暖与慰藉。最后两句“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及“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则将情感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诗人通过清新的诗句让人心情舒畅,同时在“暖寒”中引发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是对抗寒冷的最好方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待伴犹虚夜:夜晚漫长而孤独,期待能够有伴相伴。
- 羞明或遇朝:在光明的日子里相遇感到羞愧,暗示对爱情的内敛。
- 但依歌袖舞:在歌声和舞姿中寻找快乐,体现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 休向鬓丝飘:不希望自己的头发随风飘动,暗示对情感的珍视。
- 有句清堪比:有几句清新的诗句,令人心情舒畅。
- 令人意自消:这样的诗句能够自然地消散忧虑。
- 暖寒林下具:在温暖与寒冷的林间相聚,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温暖。
- 相就可须招:如果能相聚,便可以相邀,表达了希望相聚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比作孤独的等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情感的复杂性。
- 拟人:将情感具象化,让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伴侣的渴望与孤独的内心进行描绘,表达了在寒冷的冬夜中,内心对温暖与陪伴的渴求。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诗人传达了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生命中对爱的渴望与对孤独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也代表着纯洁与孤独。
- 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的孤独。
- 林:象征自然,隐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歌舞:象征着快乐与温暖,体现人际关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待伴犹虚夜”中“虚”字的意思是: A. 实际的
B. 虚幻的
C. 漫长的
D. 孤独的 -
诗中提到的“羞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信
B. 羞愧
C. 高兴
D. 悲伤 -
诗人通过“暖寒林下具”表达了哪种愿望? A. 旅行
B. 相聚
C. 离别
D. 冷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展现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 杜甫《春望》:表达在动荡中对温暖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亲情与友情的向往,但其情感更为豪放,与张镃的细腻形成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李清照的词更显柔情细腻,与张镃的诗歌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的汇集与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