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眠彭泽几何日,只与吟诗办秫田。
灵草独醒山雨外,可曾持到漉巾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在彭泽醉睡了多少天,只与诗歌作伴,耕作秫田。
山雨之外,唯有灵草独自苏醒,难道你曾把它端到我的漉巾前?
注释
- 彭泽:指彭蠡湖,位于今湖北省,著名的风景区。
- 秫田:指种植秫米的田地,象征农田。
- 灵草:可能指某种药草或灵气之草,寓意灵动与生机。
- 漉巾:用来滤水的布巾,常用于饮茶时。
典故解析
- 彭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联系,常被用来描绘隐逸生活的理想之地。
- 灵草:在古代诗词中,灵草常常被赋予神秘的色彩,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岳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田园诗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情。开篇以“醉眠”引入,描绘出一种惬意的生活状态,宛如在自然的怀抱中安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接着提到“吟诗办秫田”,不仅揭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暗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投入。
“灵草独醒山雨外”,这一句通过“灵草”与“山雨”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生机。灵草在雨后苏醒,象征着一种生命力的复苏,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敏感与关注。最后一句“可曾持到漉巾前”则表现了一种期待和渴望,仿佛在询问是否有真正的灵性存在于他身边。
整首诗如同一幅山水画,情景交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眠彭泽几何日:诗人自问在彭泽醉眠了多少天,反映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 只与吟诗办秫田:与吟咏诗歌为伴,从事田间劳作,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灵草独醒山雨外:在山雨中,唯有灵草苏醒,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灵动。
- 可曾持到漉巾前:期待灵草被端到自己面前,暗示对灵性与自然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醉眠”与“吟诗”,“灵草”与“山雨”形成了对比。
- 拟人:灵草被赋予了“独醒”的能力,表现了自然的灵动。
- 比喻:用“漉巾”象征对生活的过滤,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对生命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眠:隐喻对生活的放松与享受。
- 灵草:象征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灵动。
- 山雨:暗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复苏。
- 漉巾:象征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彭泽”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处风景名胜
C. 一位古代诗人 -
“灵草独醒山雨外”的意思是: A. 灵草在雨中枯萎
B. 灵草在雨后苏醒
C. 灵草在山中生长 -
诗人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追求隐逸生活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方岳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比较,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写,后者则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风格有所不同。方岳的诗更显清新与灵动,陶渊明则更为沉静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