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国录》
时间: 2025-01-14 04:4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宵一何长,客梦一何短。
坐为识丁累,弹铗落孤馆。
所思渺寒江,苦惜会面罕。
岂无人携人,情话谁与款。
昔为爨下桐,今为沟中断。
江风摇青灯,风砚尘欲满。
不惯事典签,与子书亦懒。
传闻教辟雍,如乐得嶰管。
诸生声利尘,颇欲一湔浣。
何时夜雨床,共话晴云碗。
白话文翻译:
秋夜是多么漫长,客人的梦却是多么短暂。
我坐在这里因识字而疲惫,弹琴的声音在空荡的馆中回荡。
我所思念的如同渺小的寒江,苦于珍惜难得的相聚。
难道没有人能陪伴我,情话又该与谁诉说?
曾经是灶下的桐树,如今却成了沟中的断木。
江风摇曳着青灯,风中的砚台尘埃飞扬。
我不习惯处理公文,与您书信也懒得动笔。
传闻教书在辟雍,如同享受乐器的美妙。
无数学子沉浸于声利的尘世,多少想要一洗烦恼。
何时能在夜雨之床,与你共谈晴天的美好?
注释:
- 爨下桐:爨(cuàn)为灶,指火炉下的桐树,象征温暖与陪伴。
- 沟中断:比喻失去的东西,暗示孤独与失落。
- 辟雍:古代的读书之地,象征学问与教化的地方。
- 嶰管:乐器名,象征着艺术和乐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婉约,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诗歌鉴赏:
《寄陈国录》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与孤独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秋夜的漫长与短暂的梦境,营造出一种错位的时间感,表现了对友人和美好时光的渴望。诗中反复提及的“江风”、“青灯”以及“夜雨”,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借由“昔为爨下桐,今为沟中断”,诗人对过去温暖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的“何时夜雨床,共话晴云碗”更是表达了对重聚的期待,令人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希望。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于情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宵一何长,客梦一何短:秋夜漫长,客人的梦却很短,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 坐为识丁累,弹铗落孤馆:因识字而感到疲惫,弹琴声在空荡的馆中回响,体现诗人的孤寂。
- 所思渺寒江,苦惜会面罕:思念如同寒江,珍惜难得的相聚,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 岂无人携人,情话谁与款:感叹无人陪伴,情话无处诉说,进一步加深孤独感。
- 昔为爨下桐,今为沟中断:对比过去与现在,暗示失去与孤独。
- 江风摇青灯,风砚尘欲满:江风摇曳青灯,尘埃飞扬,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沉闷的氛围。
- 不惯事典签,与子书亦懒:表明对俗事的厌倦,写信给友人也变得懒惰。
- 传闻教辟雍,如乐得嶰管:传闻教书的乐趣,暗含对学问的向往。
- 诸生声利尘,颇欲一湔浣:对学子的声利追求感到失望,渴望得到一洗烦恼的机会。
- 何时夜雨床,共话晴云碗:期待重聚的时刻,分享美好的时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宵一何长,客梦一何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思念比作寒江,生动形象。
- 拟人:江风摇青灯,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孤独、思念与友情展开,通过对秋夜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怀念,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意象分析:
- 秋夜: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 寒江:代表思念的渺小与孤独。
- 青灯:象征孤独的陪伴与内心的沉静。
- 夜雨:暗示重聚的美好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昔为爨下桐”意指什么?
- A. 过去的温暖
- B. 现在的孤独
- C. 友人的陪伴
-
诗中“何时夜雨床”的愿望是什么?
- A. 重聚
- B. 学习
- C. 旅行
-
诗中“江风摇青灯”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温暖
- C. 幸福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作品:方岳的《寄陈国录》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都表现了对秋夜的思考与孤独感,但方岳更倾向于对人际关系的思念,而陆游则更加关注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与写作》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