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近看两日远三月,气力穷时会自休。
白话文翻译:
风浪掀起,仿佛要将天打翻,面对这些只需微笑,不必忧愁。近看仿佛是两天,远望却是三个月,等到力气用尽的时候,自然会休息。
注释:
- 风力:指强风的力量。
- 掀天浪:形容风浪巨大,似乎要将天空掀翻。
- 打头:打在头上,形容强烈的冲击。
- 只须一笑:只需微微一笑,指面对风浪的从容态度。
- 不须愁:不必忧愁,表示一种豁达的心态。
- 近看两日,远三月:意指时间的感知,近的看似短,远的却似乎漫长。
- 气力穷时:当精力用尽的时候。
- 会自休:自然会停下来,表示顺其自然。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与古代文人面对自然时的豁达态度相契合,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生于江西,晚年居于浙江。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思想内涵而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闷歌行十二首》系列诗作是杨万里在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时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这首诗表达了面对外在压力时的从容与淡定,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面对风浪时的洒脱与从容。开篇以“风力掀天浪打头”引入,强烈的自然力量让人感受到不可抵挡的冲击。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恐惧或忧愁,反而以“只须一笑不须愁”来表达其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与自然对抗的勇气和心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强大与豁达。
接着,诗人通过“近看两日远三月”的比喻,表达时间与心境的相对性,近在眼前的危机与远在天边的烦忧,往往因心态而异。最后一句“气力穷时会自休”则更进一步说明,生活中总会有疲惫与无奈,但当一切归于平静时,便会自然地得到休息与解脱。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整首诗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力掀天浪打头:描绘自然的狂暴,暗示生活中的挑战。
- 只须一笑不须愁:表明面对困难时,保持平和心态的重要性。
- 近看两日远三月:时间的感知与心境的关系,体现时间的相对性。
- 气力穷时会自休:说明在疲惫之时,自然会有休息,反映出顺其自然的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风力掀天浪”用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困境联系在一起。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语句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乐观与从容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浪:象征生活中的挑战与困惑。
- 微笑:象征乐观与坦然。
- 时间:象征人生的流逝与感知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风力”指的是什么?
- A. 力量
- B. 风的强度
- C. 速度
-
诗人认为面对困难时应该怎样做?
- A. 愁眉苦脸
- B. 一笑而过
- C. 逃避
-
“近看两日远三月”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绝对性
- B. 时间的相对性
- C. 时间的快速流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杨万里的风格相对,杜甫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而杨万里则更注重个人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借助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更突出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