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
时间: 2025-01-04 10:16: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春
作者: 施枢 〔宋代〕
等闲上西下靶旅欲归难,又见蔬盘簇彩幡。
九十日春从此始,万千心事对谁言。
梅边粉坠寒香骨,草际青归野烧痕。
且把一杯酬好景,花风今日已翩翩。
白话文翻译:
轻松地走上西山,准备归途却难以回去,看到蔬菜的盘子里聚集着彩色的旗帜。
春天从这时开始,已过了九十天,心中万千思绪却无处倾诉。
梅花旁的粉色花瓣悄然落下,寒香依旧留在香骨之中;
草边的青色又开始生长,野外的烧痕依然可见。
不如举杯来酬谢这美好的景色,春风今日已徐徐吹来。
注释:
- 等闲:轻松、随意。
- 靶旅:指归途。
- 蔬盘:盛放蔬菜的盘子。
- 彩幡:彩色的旗帜。
- 九十日春:春天已经过去了九十天。
- 寒香骨:梅花的香气依旧在寒冷的空气中散发。
- 烧痕:野外烧过的痕迹。
- 酬好景:以酒来回应美好的景色。
- 翩翩:轻盈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生卒年不详),字子升,号莲峰,宋代诗人。施枢以诗文见长,擅长山水、田园题材,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感春》创作于春天,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感春》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索。首联“等闲上西下靶旅欲归难,又见蔬盘簇彩幡”,描绘了诗人在春游归途中的无奈与徘徊,似乎对美好的景色依依不舍。接着“九十日春从此始,万千心事对谁言”,诗人通过时间的推移,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内心却充满了难以诉说的烦恼和情感。梅花的寒香与草地的绿色相互映衬,展现出春的生机与冷暖交替的复杂感受。
最后一句“且把一杯酬好景,花风今日已翩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的欢愉,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等闲上西下靶旅欲归难:随意地走上西山,准备回家的路却很难。
- 又见蔬盘簇彩幡:再次看到盛满蔬菜的盘子,上面聚集着五彩的旗帜。
- 九十日春从此始:春天从这时开始,已过了九十天。
- 万千心事对谁言:心中有万千思绪,却无处倾诉。
- 梅边粉坠寒香骨:梅花旁的粉色花瓣悄然落下,寒香依旧留存。
- 草际青归野烧痕:草边的青色又开始生长,野外的烧痕依然可见。
- 且把一杯酬好景:不如举杯来回应这美好的景色。
- 花风今日已翩翩:春风今日已轻盈地吹来。
修辞手法:
- 比喻:“花风今日已翩翩”,将春风比作舞动的花朵,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寒香骨”,将梅花的香气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梅边粉坠寒香骨,草际青归野烧痕”,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律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以及在美好时光中对生活的感悟。诗人既享受春的美丽,又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傲。
- 蔬菜与彩幡:象征生活的富足与多彩。
- 烧痕:象征经历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施枢的《感春》主要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九十日春”指的是春天已经过去的天数,诗人对这些天的感受是?
A. 高兴
B. 忧伤
C. 无所谓
D. 愤怒 -
诗的最后一句“花风今日已翩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憧憬
B. 对春天的喜爱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感春》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前者侧重于春天的早晨,表达了春天带来的生机,后者则更注重春天的整体氛围和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