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霭霭复霏霏,横霄曳夕晖。
巴人与湘女,相逐买盐归。
回望墟烟处,苍茫隔翠微。
白话文翻译:
薄雾弥漫,细雨纷飞,晚霞在天边轻轻飘荡。
巴人和湘女,互相追逐着回家,手里提着买来的盐。
回头望去,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远处的青山朦胧而遥远。
注释:
- 霭霭: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 霏霏:形容细雨如丝的样子。
- 横霄:指横跨天空的云彩。
- 夕晖:指傍晚的阳光。
- 巴人:指生活在巴地区的人民,今四川一带。
- 湘女:指生活在湘江流域的女子,今湖南一带。
- 墟烟:指村庄的炊烟。
- 苍茫:形容远处景物朦胧的样子。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巴人与湘女”可以理解为地域的象征,反映了长江流域的文化交融与民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他的诗歌以清丽、细腻著称,关注自然与人文景观,常融入对乡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潇湘八景》是描写湘江地区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潇湘八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湘江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诗中展现了温柔的自然景色与平凡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开头两句“霭霭复霏霏,横霄曳夕晖”,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细雨和夕阳,将读者带入一个朦胧而温馨的场景,仿佛可以感受到晚霞映照下的柔和光线。接下来的“巴人与湘女,相逐买盐归”,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传达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交流,展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情与和谐。最后一句“回望墟烟处,苍茫隔翠微”则以远望的方式结束,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展现了远离喧嚣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了湘江地区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特征。诗中清新的风格和淡淡的乡愁,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霭霭复霏霏:描绘了厚厚的雾霭和细细的雨丝,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柔的自然景象。
- 横霄曳夕晖:描写了横跨天空的云彩与晚霞的交相辉映,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色彩感。
- 巴人与湘女:展现了地域文化的交融,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的互动。
- 相逐买盐归: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乐趣,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 回望墟烟处:通过回望的方式,引发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慨。
- 苍茫隔翠微:给人以远方的想象,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人文的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在“横霄曳夕晖”中,云彩与夕阳的结合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 拟人:通过“相逐”描绘了人们的生活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全诗在对仗上也有很好的表现,例如“霭霭”与“霏霏”的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霭霭:象征着柔和与宁静。
- 夕晖:代表着温暖与希望。
- 巴人、湘女:代表着地域文化与人情味。
- 墟烟:象征着乡村生活的温暖与安宁。
- 翠微:象征着自然的壮美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霭霭复霏霏”中的“霭霭”指的是: A. 明亮的阳光
B. 浓厚的雾气
C. 清新的空气 -
“巴人与湘女”指的是: A. 两种不同的植物
B. 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代表
C. 两种不同的动物 -
诗歌中的“回望墟烟处”表达了: A. 对未来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侧重于清晨的景象,与《潇湘八景》中的傍晚情景形成对比。
- 《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潇湘八景》中的乡愁主题相似,但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