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宿崇贤里》
时间: 2025-01-19 16:50: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宿崇贤里 罗邺 〔唐代〕 柳暗榆飞春日深,水边门巷独来寻。 旧山共是经年别,新句相逢竟夕吟。 枕近禁街闻晓鼓,月当高竹见栖禽。 劳歌莫问秋风计,恐起江河垂钓心。
白话文翻译:
春天深了,柳树荫蔽,榆树飞花,我独自来到水边的门巷寻找。 与旧山分别已久,新诗句相遇,整夜吟咏。 枕头靠近禁街,听到清晨的鼓声,月亮高挂在竹子上,看到栖息的鸟儿。 不要问秋风的计划,恐怕会激起在江河垂钓的心情。
注释:
- 柳暗榆飞:形容春天柳树荫蔽,榆树飞花。
- 经年别:长时间分别。
- 新句相逢:新创作的诗句相遇。
- 禁街:指皇城内的街道。
- 晓鼓:清晨的鼓声,古代用于报时。
- 高竹:高大的竹子。
- 栖禽:栖息的鸟类。
- 劳歌:辛苦劳作时唱的歌。
- 秋风计:秋风的计划,比喻未来的打算。
- 江河垂钓心:指隐居垂钓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此诗亦体现了他的风格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独自寻访旧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新创作的喜悦,同时也隐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柳暗榆飞”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独自寻访,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新创作的喜悦。诗中的“枕近禁街闻晓鼓”和“月当高竹见栖禽”等句,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两句“劳歌莫问秋风计,恐起江河垂钓心”,则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柳暗榆飞春日深”,通过“柳暗”和“榆飞”描绘了春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第二句“水边门巷独来寻”,诗人独自来到水边的门巷,寻找着什么,可能是旧时的记忆,也可能是新的灵感。
- 第三句“旧山共是经年别”,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与旧山分别已久。
- 第四句“新句相逢竟夕吟”,新创作的诗句相遇,整夜吟咏,表达了对新创作的喜悦。
- 第五句“枕近禁街闻晓鼓”,枕头靠近禁街,听到清晨的鼓声,增强了诗歌的时空感。
- 第六句“月当高竹见栖禽”,月亮高挂在竹子上,看到栖息的鸟儿,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 第七句“劳歌莫问秋风计”,不要问秋风的计划,比喻未来的打算,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感慨。
- 第八句“恐起江河垂钓心”,恐怕会激起在江河垂钓的心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暗榆飞”比喻春日的景象。
- 拟人:如“月当高竹见栖禽”,月亮和栖禽都被赋予了人的行为。
- 对仗:如“旧山共是经年别,新句相逢竟夕吟”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新创作的喜悦,同时也隐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柳暗榆飞:春日的景象,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水边门巷:诗人独自寻访的地方,可能是旧时的记忆,也可能是新的灵感。
- 禁街晓鼓:增强了诗歌的时空感,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
- 高竹栖禽: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象征着宁静和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柳暗榆飞”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为何独自来到水边的门巷? A. 寻找旧时的记忆 B. 寻找新的灵感 C. 逃避现实 D. 欣赏风景
-
诗中的“劳歌莫问秋风计”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B. 对秋天的喜爱 C. 对劳作的厌倦 D. 对秋风的计划
答案:
- A. 春天
- A. 寻找旧时的记忆
- A.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以春日为背景,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罗邺的《春日宿崇贤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以春日为背景,但罗邺的诗更多抒发个人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反映时局。
- 罗邺的《春日宿崇贤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罗邺的诗更多带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展现隐逸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文学的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罗邺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