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白石韵。五月二日作》
时间: 2024-12-29 16:5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暗香
白石韵。五月二日作
作者: 卢青山
杜鹃烈色,照露中绛影,沉箫寒笛。
几费折回,可可娇颜不堪摘。
回首香风带软,长似我纂情柔笔。
只剩与黯阁蛙声,惊梦卧凉席。
江国,渐寂寂。
又冷透小棂,细雨初积。
似同我泣。
环堵萧然自空忆。
音信将年不见,都忘却莺黄溪碧?
但寄语帷枕静,倩谁听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杜鹃花的鲜艳色彩,在露水中映照出红色的影子,伴随着沉沉的箫声与寒冷的笛声,令人心生感慨。为了追寻那娇美的花朵,我几次折回,却发现她不堪折取的娇颜。回头望去,香风轻柔,宛如我细腻的情感笔触。如今只剩下幽暗阁楼中的蛙声,惊醒了我在凉席上的梦。江国的夜色渐渐沉寂,窗棂透着寒气,细雨开始积聚,仿佛也在为我哭泣。四周空荡荡,回忆犹存,却无音信可寄。时间流逝,已年不见,难道都忘却了那黄莺和碧溪的情景?只希望我的情感能够寄托在静静的帷幔上,但又有谁能听见呢?
注释
- 杜鹃:一种鸟,叫声凄婉,常与哀伤之情联系在一起。
- 烈色:鲜艳的颜色。
- 绛影:红色的影子。
- 沉箫寒笛:形容乐器声音的低沉、寒冷,增添了诗的情感基调。
- 环堵:形容屋子狭小、空旷。
- 音信:音讯、消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杜鹃”常被视为哀伤的象征。古代诗人常用其歌声表达离别或思念之情。诗中“音信将年不见”则反映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失去联系的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细腻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初夏,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激发了他对过往的思索与怀念,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暗香》通过精致的意象描绘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诗人以“杜鹃烈色”开篇,鲜明的色彩和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画面。随着诗歌的推进,情感逐渐展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失落交织,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念和孤独感。在细雨和蛙声的映衬下,诗人对往昔的追忆愈发浓烈,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杜鹃烈色,照露中绛影”:用色彩和光影描绘了自然的美。
- “几费折回,可可娇颜不堪摘”:表达对美的渴望与无奈。
- “回首香风带软,长似我纂情柔笔”:比喻将情感寄托于自然。
- “只剩与黯阁蛙声,惊梦卧凉席”:孤独感的加深。
- “江国,渐寂寂”:描绘环境的静谧,暗示内心的寂寥。
- “音信将年不见,都忘却莺黄溪碧?”:对过往的遗忘与追忆。
- “但寄语帷枕静,倩谁听得?”:对倾诉无门的无奈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风带软”用以形容情感的柔和。
- 拟人:如“似同我泣”,将自然拟人化,表达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中常用对仗手法增强节奏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失落,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忧伤和对内心孤独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杜鹃:象征失去与思念。
- 香风:代表柔和的情感。
- 蛙声:象征孤独与宁静。
- 细雨:暗示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
- A. 黄莺
- B. 杜鹃
- C. 燕子
-
“音信将年不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思念
- C. 兴奋
-
诗中“细雨初积”意味着?
- A. 天气晴好
- B. 内心的忧伤
- C. 冬天来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沉浸在对亲人的思念中。
诗词对比:
- 比较《暗香》与青山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念,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刻画,后者则更为直接。
- 另一首杜甫的《春望》则通过战争与离别反映了更为沉重的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现代诗人作品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