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调燕瑶池》
时间: 2025-01-01 11:51: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调燕瑶池
瑶徽偷按。宫商乱粲粲。月华来照空院。
成长叹。罗襟怕浣。啼痕满。望吴乡迢遥天半。
闺中怨。当初悔教分散。愁归见。残英似霰。
朱颜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思念远方情人的情景。她轻轻按动瑶琴,琴声却因心中乱绪而纷乱不堪。月光照耀着空荡荡的院落,她不禁长叹,衣襟上沾满了泪痕,仰望着遥远的吴乡,心中感到无比惆怅。她在闺房中怨恨当初的别离,悔恨分开的选择。如今归来,却只见到如霰般的残花,自己的容颜也因思念而变得憔悴。
注释:
- 瑶徽:指瑶琴的音色,象征美好的音乐。
- 宫商:指音调,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基本音阶。
- 乱粲粲:形容琴声杂乱、闪烁,带有忧伤之意。
- 罗襟:指女子的衣襟,象征着她的柔美与脆弱。
- 啼痕:指因哭泣而留下的痕迹。
- 吴乡:古代对江南地区的称呼,象征思念的故乡。
- 残英似霰:比喻花瓣凋零而落,象征美好事物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地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创作背景:
《琴调燕瑶池》创作于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诗人通过描写女子的琴声和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恋爱与离别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琴调燕瑶池》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琴声、月光、衣襟、泪痕等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瑶徽偷按”,便引入了音乐的意象,音乐不仅是情感的表达工具,也是孤独的伴侣。接着“月华来照空院”,月光的清冷与女子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成长叹”与“罗襟怕浣”,通过女子无奈的叹息和对衣襟的忧虑,表现了她在思念中无法自已的状态。后面的“啼痕满”则直白地表达出她因思念而落泪的真实感受。诗的尾声“朱颜变”更是将女子的内心变化与外貌的衰老相结合,深刻揭示了时间和思念对人的摧残。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音乐之美,又有自然之灵,展现了汪东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人情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瑶徽偷按:女子轻轻按动瑶琴,意在表达她对情人的思念。
- 宫商乱粲粲:琴声因思绪纷乱而显得杂乱无章,表现内心的焦虑。
- 月华来照空院:月光照亮了空寂的院落,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成长叹:长久的叹息,表明她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 罗襟怕浣:衣襟沾满泪水,象征着她的伤感。
- 啼痕满:泪痕满面,进一步强调她的悲伤。
- 望吴乡迢遥天半:仰望遥远的故乡,心中充满了思念与惆怅。
- 闺中怨:独自在闺房中感到怨恨,后悔当初的分离。
- 愁归见:愁苦地想要归来,却发现一切已非昔日。
- 残英似霰:比喻凋零的花瓣如霰一样,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 朱颜变:指自己的容颜因思念而憔悴,表现了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残英似霰”,将凋零的花瓣比作霰,增加了诗的意象美和情感深度。
- 拟人:琴声的“乱”体现了内心情绪的波动。
- 对仗:如“啼痕满”和“望吴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女子对离别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琴:象征着美好与艺术,承载了情感的寄托。
- 月华:象征孤独与寂静,反映内心的思念。
- 衣襟:代表柔情与脆弱,暗示对往事的怀念。
- 吴乡:象征着思念的故乡,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乡”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长江
- B. 江南
- C. 北方
- D. 西域
-
“瑶徽偷按”中的“瑶徽”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饰品
- D. 一种舞蹈
-
诗中“朱颜变”的意思是:
- A. 容颜依旧
- B. 容颜憔悴
- C. 容颜美丽
- D. 容颜年轻
答案:
- B. 江南
- B. 一种乐器
- B. 容颜憔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比较汪东的《琴调燕瑶池》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孤独,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细节的描绘和女性的柔情,而汪东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更深层的情感纠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以上是对《琴调燕瑶池》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