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
时间: 2024-09-19 21:2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
作者:晁补之
人间花老,天涯春去,扬州别是风光。
红药万株,佳名千种,天然浩态狂香。
尊贵御衣黄。未便教西洛,独占花王。
困倚东风,汉宫谁敢斗新妆。
年年高会维阳。看家夸绝艳,人诧奇芳。
结蕊当屏,联葩就幄,红遮绿绕华堂。
花百映交相。更秉菅观洧,幽意难忘。
罢酒风亭,梦魂惊恐在仙乡。
白话文翻译:
人间的花已经凋谢,天涯的春天也已远去,扬州的风光却别有一番滋味。
红色的芍药盛开成万株,名字各有千种,天然的花香浓烈而狂放。
尊贵的衣服是黄色的,西洛的花却无法与之相比,独自占据了花中之王。
我倚靠着东风,汉宫的妃子又有谁敢与我争妍斗艳?
每年在维阳举行盛会,家家都夸赞这绝艳的花,人们都对它感到惊奇。
花蕊如屏风般聚集,花瓣如帐幔般交错,红花遮盖着绿叶环绕着华堂。
百花争相映衬,手中更拿着菅笛观洧,幽静的意境令人难以忘怀。
酒已罢,望着风亭,梦中的魂魄在仙境中惊恐不安。
注释:
- 花老:花已经凋谢,指花期已过。
- 春去:春天已经离去,暗示时间流逝。
- 扬州:古代著名的繁华城市,以花卉闻名。
- 红药:指芍药,花色鲜艳。
- 御衣黄:指贵族或皇家的黄色衣服,象征尊贵。
- 西洛:指洛阳,古代文化名城。
- 汉宫:指汉朝的宫廷,暗指美人的争妍斗艳。
- 维阳:指维扬,即扬州的别称。
- 幽意难忘:幽静的意境令人难以忘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1055-1125),字仲明,号惭愧,南宋初期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扬州的芍药花会期间,诗人借以抒发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望海潮》是一首颂扬春花的佳作,透过字句,诗人展现了扬州芍药的美丽和独特。开头的“人间花老,天涯春去”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时光流逝的背景,接着用“红药万株,佳名千种”描绘出芍药花的丰盛与多样。诗人通过对比,强调扬州花会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尊贵御衣黄”所标志的高贵与“独占花王”的自豪,表明了芍药在众多花卉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盛会的热烈场景,花朵的妍丽与人们的惊艳交相辉映,产生了一种生动的画面感。后面的“困倚东风,汉宫谁敢斗新妆”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展现出一种自信与骄傲。
最后,诗句“罢酒风亭,梦魂惊恐在仙乡”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花老:指花期已过,暗示时间的流逝。
- 天涯春去:春天在远方消逝,感叹春光易逝。
- 扬州别是风光:扬州的春天依然独具风采。
- 红药万株:描绘繁盛的芍药花。
- 佳名千种:芍药的美名众多,令人赞叹。
- 天然浩态狂香:自然的花香浓烈而奔放。
- 尊贵御衣黄:黄色衣物象征着高贵。
- 未便教西洛,独占花王:扬州的芍药无法被洛阳的花儿所比拟。
- 困倚东风:在东风中依靠,感叹自己的美丽。
- 汉宫谁敢斗新妆:历史上汉宫的美人无人敢与之争妍。
- 年年高会维阳:每年都会在维阳举行盛会。
- 看家夸绝艳:家家户户都夸赞这花的美丽。
- 人诧奇芳:人们对花的奇特香气感到惊讶。
- 结蕊当屏:花蕊如屏风般聚集。
- 联葩就幄:花瓣交织如帐幔般。
- 红遮绿绕华堂:红花环绕着绿叶,装点华堂。
- 花百映交相:百花竞相映衬。
- 更秉菅观洧:手持菅笛,感受幽静之意。
- 幽意难忘:这份幽静的情意令人难以忘怀。
- 罢酒风亭:酒已罢,站在风亭之中。
- 梦魂惊恐在仙乡:梦中的魂魄在仙境中感到惊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美人,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年年高会维阳”与“看家夸绝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花被赋予了情感,提升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扬州芍药的美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春:代表希望与生机。
- 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
- 汉宫:历史文化的象征,联系到美人与争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 A. 北京
- B. 扬州
- C. 洛阳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芍药
- C. 菊花
- 诗人表达了对时光的怎样的情感?
- A. 留恋
- B. 无所谓
- C. 愤怒
答案:
- B. 扬州
- B. 芍药
- A. 留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春天的美丽与流逝。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表现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望海潮》: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前者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后者则表现了人对美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