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禅师赞》

时间: 2024-09-19 21:15:34

发长无心剃,衣破无心补。

大洪山上有贼,大洪山下有虎。

非但白刃杀尽儿孙,更能一口吞却佛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长无心剃,衣破无心补。
大洪山上有贼,大洪山下有虎。
非但白刃杀尽儿孙,更能一口吞却佛祖。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头发长了却没有心思去剃,衣服破了却没有心思去补。
大洪山上有强盗,大洪山下有猛虎。
不仅是白刀杀尽了我的儿孙,更能一口吞掉佛祖。

注释:

  • 发长无心剃:头发长了却没有心情去剃,表明对世俗事物的无所谓。
  • 衣破无心补:衣服破了也不愿意去补,反映出一种无欲无求的态度。
  • 大洪山:指代具体的山名,象征着险恶的环境。
  • 贼、虎:分别象征人间的险恶和凶险,暗指社会的动荡与危机。
  • 白刃:刀剑,象征暴力。
  • 佛祖:代表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

典故解析:

“大洪山”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既是地名,也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诗中提到的“佛祖”则代表着人们心中的信仰,但在险恶的环境下,连信仰也难以保护人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其诗风以豪放、清新见长,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民族情怀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际。陆游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无奈。

诗歌鉴赏:

《大洪禅师赞》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绘,折射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以“发长无心剃,衣破无心补”开篇,直接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的漠然态度,体现了对物质和外在的无欲无求。接下来的“大洪山上有贼,大洪山下有虎”,则用生动的意象暗示了外部环境的险恶,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诗的前半部分似乎在表达一种出世的精神状态,而后半部分则揭示了现实世界的残酷,特别是“非但白刃杀尽儿孙,更能一口吞却佛祖”,更是将对信仰的质疑与对生命的脆弱感受推向高潮。

整首诗的情感复杂,既有对世事的无奈,也有对信仰的拷问,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发长无心剃”:无心剃发,既是对形象的无所谓,也是对世俗的逃避。
    • “衣破无心补”:衣服破损,代表着对生活的放弃与无奈。
    • “大洪山上有贼”:山上有贼,象征着外部环境的险恶。
    • “大洪山下有虎”:虎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威胁。
    • “非但白刃杀尽儿孙”:不仅是暴力侵害了后代,更是对生命的极大威胁。
    • “更能一口吞却佛祖”:连信仰也无法逃脱,表达了对宗教的质疑。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通过极端的意象展现深刻的内涵,增强了诗的冲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中,信仰与生命的脆弱,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信仰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社会的不法与动荡。
  • :代表着自然界的凶险与生存的压力。
  • 佛祖:象征着人们的精神寄托与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发长无心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世俗的漠然
    C. 对未来的期待

  2. “大洪山下有虎”意指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环境的险恶
    C. 人生的欢愉

  3. 诗中提到的“佛祖”象征着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精神信仰
    C. 社会地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大洪禅师赞》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社会动荡的反思,但陆游的诗更为直接而犀利,杜甫则通过更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个人的悲伤与无奈。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