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见月》

时间: 2025-01-17 10:42:43

灯火千门竞是日,出户黄昏云抹漆。

夜光乘暗何处投,冷淡行人怅如失。

明朝风清天动色,云阴初若龟兆坼。

须臾白盘升天东,相如归来更全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见月
作者:仲并 〔宋代〕

灯火千门竞是日,
出户黄昏云抹漆。
夜光乘暗何处投,
冷淡行人怅如失。
明朝风清天动色,
云阴初若龟兆坼。
须臾白盘升天东,
相如归来更全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灯火通明,千家万户都在庆祝。傍晚时分外出时,乌云如墨,遮住了天空。夜晚的光影在黑暗中四处游荡,让人不禁感到被孤独抛下。明天的风清气爽,天色出现变化,乌云初现如同龟背裂开。片刻之后,明月从东方升起,如同相如归来,带着完美的璧玉。


注释:

  • 灯火千门:形容元宵节时,家家户户点亮灯火,热闹非凡。
  • 黄昏云抹漆:黄昏时分,乌云如漆般浓厚,描绘出一种阴沉的氛围。
  • 夜光乘暗:夜晚的光影在黑暗中浮动,暗示着一种孤独的心情。
  • 冷淡行人:行人感到冷清,似乎失去了什么,表达了一种失落感。
  • 明朝风清:指次日清晨,风和日丽,给人以希望。
  • 龟兆坼:古代用龟壳占卜,形象地描绘出云开见月的情景。
  • 白盘升天东:指明月升起,像白色的盘子从东方升起,象征团圆与美好。
  • 相如归来:指的是古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寓意着团聚和美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抒情和描绘风景著称,作品多涉及生活的细腻观察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宵节,正值农历正月十五,象征着春节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诗人通过描绘元宵夜的雨后景象,表达了对团圆的美好向往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见月》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的开头以“灯火千门竞是日”引入,紧接着描绘出一个热闹的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然而,随着画面转向,诗人将视线转向黄昏时分的乌云,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氛围。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中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夜晚的孤独感通过“冷淡行人怅如失”得以体现,行人在黑暗中游荡,似乎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此时,明天的曙光在诗中显现,“明朝风清天动色”,暗示着希望的到来。诗人在此时将读者的情绪引向明亮的一面,给人以一种生活的希望与期待。

最后,白月如盘升起,相如归来,给人以团圆与幸福的象征,暗喻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火千门竞是日: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营造节日气氛。
  2. 出户黄昏云抹漆:黄昏时分,乌云密布,暗示天气的变化。
  3. 夜光乘暗何处投:夜色中的光影让人感到迷茫与孤独。
  4. 冷淡行人怅如失:行人感到孤独失落,心情沉重。
  5. 明朝风清天动色:次日天气晴朗,预示着希望的来临。
  6. 云阴初若龟兆坼:形象地描绘出乌云散去的景象。
  7. 须臾白盘升天东:明月升起,象征团圆与美好。
  8. 相如归来更全璧:暗喻团圆的喜悦与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热闹的节日与孤独的行人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用“白盘”比喻明月,形象生动。
  • 拟人:夜光的“乘暗”使其具有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感,最终在明月升起的瞬间,表达了对团圆与生活美好的向往,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灯火:象征热闹与欢庆,代表人间的温暖。
  • 乌云:象征困扰与抑郁,暗示生活中的不如意。
  • 明月:象征团圆与美好,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行人:象征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独与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2. “云阴初若龟兆坼”中的“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形象的比喻
    C. 占卜用具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团圆的向往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见月》均描绘了月光与思乡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念,后者则通过节日的热闹与明月的升起,表达对团圆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