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兴寺阁祷雨》
时间: 2025-01-19 22:35: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兴寺阁祷雨
作者:苏轼
太守亲从千骑祷,
神翁远借一杯清。
云阴黯黯将嘘遍,
雨意昏昏欲酝成。
已觉微风吹袂冷,
不堪残日傍山明。
今年秋熟君知否,
应向江南饱食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地方官员亲自带着千骑士去真兴寺祈求降雨,神仙借来一杯清酒来助兴。天空阴云密布,似乎要呼唤雨水,雨意朦胧,已经在酝酿成型。微风拂面,让人感到一丝凉意,无法忍受傍晚残阳照耀在山边的明亮。今年的秋天丰收,你可知道呢?应该向江南的稻田饱餐一顿。
注释:
- 太守:地方官员,负责一方的治理。
- 千骑:指随行的骑士,表示阵仗的盛大。
- 神翁:神仙,指代道教中的神灵。
- 云阴黯黯:形容阴云密布,昏暗的天空。
- 嘘遍:指呼唤,象征着对雨的祈求。
- 雨意昏昏:形容即将下雨的模糊状态。
- 袂冷:衣裳的袖子感到凉意。
- 残日:指傍晚的太阳。
- 饱食粳:指丰收后可以吃饱米饭。
典故解析:
“真兴寺”是文人常去的祈雨场所,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咏。苏轼在此进行祷雨,表明他对农业的关心与对自然的敬畏。提到的“江南”则是中国著名的粮食产区,反映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常以自然、人生哲理作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在任期间,时值干旱季节,民众对雨水的渴望强烈,诗人以诗寄情,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诗歌鉴赏:
《真兴寺阁祷雨》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生动描绘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敏感与对民生的关注。首联“太守亲从千骑祷”,开门见山地表明了祈雨的场景,表现出地方官员的责任感和对民众生计的关注。接下来的“神翁远借一杯清”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期待,暗示着神仙的庇佑。
诗中“云阴黯黯将嘘遍”描绘出阴沉天气即将来临的紧迫感,带有一种强烈的期待。随着“已觉微风吹袂冷”,诗人的心情由期待转为一种微微的失落,仿佛在感受自然的冷漠。最后的“今年秋熟君知否,应向江南饱食粳”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未来丰收的寄望,也是对江南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气象变化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人间冷暖的深切感悟,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守亲从千骑祷:地方官员亲自带着众多骑士去祈求雨水,显示出重视和诚意。
- 神翁远借一杯清:借用神仙的力量来助兴,表明一种对神灵的信仰。
- 云阴黯黯将嘘遍:描述即将降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期待的气氛。
- 雨意昏昏欲酝成:雨水似乎即将降临,情绪开始变得沉重。
- 已觉微风吹袂冷:微风袭来,感觉到凉意,暗示天气变化。
- 不堪残日傍山明:残阳西下,山边的光亮让人感到无奈。
- 今年秋熟君知否:询问对方是否知道今年的丰收情况。
- 应向江南饱食粳:表达对丰收的期待,向江南致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阴”和“雨意”形象地描绘天气变化。
- 拟人:将天气变化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云阴黯黯”和“雨意昏昏”形成了对仗,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祈雨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民生的关心,以及对丰收的期盼。反映出诗人对人间冷暖与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是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守: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 神翁:信仰与希望的象征。
- 云阴:自然变化的象征。
- 雨意:生命与滋润的象征。
- 江南:富饶与生活的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画面,也承载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真兴寺阁祷雨》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神翁”指的是什么?
- A. 人类
- B. 神仙
- C. 动物
- D. 大地
-
诗中提到的“江南”象征什么?
- A. 干旱
- B. 富饶
- C. 战争
- D. 孤独
答案:
- C. 苏轼
- B. 神仙
- B. 富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苏轼的《真兴寺阁祷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都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但苏轼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充满哲理;而杜甫则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生活的感悟,关心百姓的生计。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