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安之弟诗词近稿》

时间: 2024-12-31 13:07:41

争道骅骝迥绝尘,吾家小谢最清新。

曾吟《白雪》鸡窗伴,看步青云虎观宾。

杨柳晓风三变调,芙蓉初日六朝人。

板桥百里相思梦,夜雨池塘芳草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安之弟诗词近稿
作者: 王中溎 〔清代〕

争道骅骝迥绝尘,吾家小谢最清新。
曾吟白雪鸡窗伴,看步青云虎观宾。
杨柳晓风三变调,芙蓉初日六朝人。
板桥百里相思梦,夜雨池塘芳草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安之弟的赞美与怀念。诗中提到,安之弟在诗词上的才华如骏马般超凡脱俗,而作者的家族也有着清新脱俗的气质。曾经在白雪映衬下吟诗作对,身旁陪伴的是鸡窗外的景象;而在青云之上,仿佛有老虎般的宾客来访。诗中描绘了杨柳在晨风中的摇曳、芙蓉在初日下的盛放,令人联想到六朝时期的风雅人。最后提到板桥上的百里相思梦,夜雨中池塘边芳草的春意,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思乡与情愫。

注释

字词注释

  • 骅骝:指一种名贵的马,象征才华出众的人。
  • 小谢:指谢灵运,古代著名的诗人,以自然诗著称。
  • 白雪鸡窗:形容清雅的环境,白雪与鸡窗形成鲜明对比。
  • 青云虎观:青云之上,有如虎般的尊贵宾客。
  • 三变调:指乐曲的变化,这里形容柳树的轻盈。
  • 六朝人:指六朝时期的文人雅士,象征风雅与文化。
  • 板桥:象征思念与乡愁的地方。
  • 芳草春:春天的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 白雪:常用来形容纯洁与清高,白雪下吟诗,意在突显环境的优雅。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朝时期,文化繁盛,诗人多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中溎,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中溎居于家乡时,对于安之弟的友情与诗才的敬仰,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诗词的热爱。开篇“争道骅骝迥绝尘”,即以骏马喻才华,表现了安之弟的才华出众,突显了其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接着提到“吾家小谢”,则显现出一种家族文化的延续,诗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古人谢灵运的敬仰,反映了作者的文化自信与审美情趣。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杨柳晓风三变调”,通过动静结合,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尤其是最后两句“板桥百里相思梦,夜雨池塘芳草春”,则将思乡情与春日生机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温暖的氛围,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争道骅骝迥绝尘:骏马争路,远离尘世,表现出超凡的才华与理想。
  • 吾家小谢最清新:暗指安之弟的清新才气,强调其独特性。
  • 曾吟白雪鸡窗伴:回忆往昔,白雪映衬下的吟唱,增添了诗意。
  • 看步青云虎观宾:青云之上,尊贵的宾客,暗示诗人的志向与追求。
  • 杨柳晓风三变调:杨柳随风而动,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诗意。
  • 芙蓉初日六朝人:芙蓉花盛开,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繁荣。
  • 板桥百里相思梦:思乡情依旧,板桥成为情感的寄托。
  • 夜雨池塘芳草春:夜雨中的春意,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骅骝”比喻安之弟的才华。
  • 对仗:如“杨柳”“芙蓉”呈现出和谐的音律美。
  • 拟人:自然景象赋予情感,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的交融,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作者的宽广胸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骅骝:象征才能出众的人。
  • 白雪:纯洁与高雅的象征。
  • 杨柳:轻盈与柔美的代表。
  • 芙蓉:生命力与美丽的象征。
  • 板桥:思念与乡愁的代名词。
  • 夜雨:细腻的情感与思考的契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争道骅骝迥绝尘”中的“骅骝”指什么?

    • A. 一种马
    • B. 一种鸟
    • C. 一种花
    • D. 一种树
  2. 诗中提到的“小谢”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谢灵运
    • D. 白居易
  3. “夜雨池塘芳草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思乡
    • C. 喜悦
    • D.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兰亭集序》王羲之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王中溎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之涣则注重气势的壮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