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山积雪》

时间: 2025-01-01 16:20:25

难分玉柱与金庭,咏罢霓裳舞袖停。

银海波翻龙护甲,瑶台花满鹤添丁。

林栖月魄浑同白,梅压云鬟不露青。

披氅风流虽已渺,百年吨曲有余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弁山积雪
王中溎 〔清代〕

难分玉柱与金庭,
咏罢霓裳舞袖停。
银海波翻龙护甲,
瑶台花满鹤添丁。
林栖月魄浑同白,
梅压云鬟不露青。
披氅风流虽已渺,
百年吨曲有余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山间的雪景与自然美。诗人难以分辨那如玉柱般的山峰和金色的庭院,咏唱完霓裳羽衣曲,舞袖才得以停下。波涛翻滚的银海如同龙的铠甲,瑶台上花朵繁盛,似乎给白鹤带来了新的生机。月光下的林间景色完全是白色的,梅花在云鬟的压制下显得不那么青翠。即使身披外衣,风流已然渺小,但百年的旋律依旧余香飘散。

注释:

  • 玉柱:指高耸的山峰,形似玉石的柱子。
  • 金庭:比喻华美的庭院或光辉的地方。
  • 霓裳:霓裳羽衣的乐曲,源于古代乐舞。
  • 银海:泛指雪覆盖后的大地,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 龙护甲:形容波涛翻滚的景象,像龙的外壳。
  • 瑶台:指美丽的台阁,象征高雅的地方。
  • 林栖月魄:月光照射下,林间的景象显得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中溎,清代诗人,字子华,号云庵,生于明末清初,生活在南方地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被誉为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具有较强的个性。

创作背景:

《弁山积雪》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积雪,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弁山积雪》是一首古典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冬日山间积雪的美丽景象。全诗的意境优雅,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情眷恋。开篇“难分玉柱与金庭”,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诗人用“玉柱”与“金庭”来比喻雪中的山与庭院,营造出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氛围。

在描写过程中,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银海波翻龙护甲”的壮阔场面,体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美感。同时,“瑶台花满鹤添丁”则传达出一种生机与希望,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整首诗的意象层次分明,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悠远的美。

最后两句“披氅风流虽已渺,百年吨曲有余馨”,则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尽管岁月无情,风流已渺,但美好的回忆与情感依然存在,似乎在提醒人们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这种深邃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难分玉柱与金庭:难以分辨高耸的山峰与华美的庭院。
  2. 咏罢霓裳舞袖停:唱完霓裳羽衣曲,舞动的袖子才停下。
  3. 银海波翻龙护甲:银色的海面波浪翻滚,宛如龙的护甲。
  4. 瑶台花满鹤添丁:瑶台上花朵盛开,似乎给白鹤带来了新生。
  5. 林栖月魄浑同白:在林中栖息的月光与白色的雪融为一体。
  6. 梅压云鬟不露青:梅花在雪的压制下显得不那么青翠。
  7. 披氅风流虽已渺:即使披上外衣,风流已显得渺小。
  8. 百年吨曲有余馨:百年的旋律依然余香四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柱”和“金庭”比喻自然景观,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梅压云鬟”赋予梅花以人的特征,增加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思,反映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玉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代表自然的伟大。
  2. 金庭:象征着富丽堂皇,代表人文的美好。
  3. 银海:象征着纯洁与宁静,代表冬日的肃穆。
  4. 瑶台:象征着高雅与梦幻,代表理想中的美景。
  5. :象征着坚韧与优雅,代表冬日中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玉柱”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荣
    b) 自然的雄伟
    c) 人文的美好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咏罢霓裳舞袖停”,意思是__
    答案:唱完霓裳羽衣曲,舞动的袖子才停下。

  3. 判断题:诗中“银海波翻龙护甲”描绘的是平静的湖面。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的《梅花》,同样表现了梅花的坚韧与美丽。
  • 《山中雪》:李白的相关作品,描绘了雪中的山景。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弁山积雪》均描绘自然景色,前者侧重于秋天的宁静,后者则表现冬季的生机与哲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王中溎诗集》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