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江上寄仰山长老二首》
时间: 2025-01-04 11:0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宜春江上寄仰山长老二首
水隔孤城城隔山,水边时望忆师闲。
清泉白日中峰上,落日半空栖鸟还。
云影触衣分朵朵,雨声吹磬散潺潺。
传心莫学罗浮去,后辈思量待扣关。
雨晴天半碧光流,影倒残阳湿郡楼。
绝顶有人经劫在,浮生无客暂时游。
窗开万壑春泉乱,塔锁孤灯万木稠。
欲为吾师拂衣去,白云红叶又新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与山相隔的孤独城堡,诗人在水边时常怀念师长的闲适生活。清澈的泉水在阳光照耀下流淌,傍晚的落日里,鸟儿归巢。云朵的影子轻轻拂过衣袍,雨声如磬音般轻柔而悠远。虽然希望传达心意,但不应效仿罗浮山的逍遥,后辈们还需思考如何才能入门。
接下来的画面是雨过天晴,碧光在流淌,影子倒映在湿润的楼阁上。即使高峰上有人仍在经历世事的磨难,浮生如梦,暂时的游览已然无客。窗开时万壑的春泉流淌不息,塔楼锁住孤灯,万木丛生。作者渴望能够去追随师长,白云与红叶已然迎来新秋。
注释:
- 孤城:指孤立的城堡,象征孤独。
- 忆师闲:怀念老师的闲适生活。
- 清泉白日:清澈的泉水在阳光下。
- 落日半空:傍晚时分的落日。
- 罗浮:指罗浮山,常被视为道教的圣地,象征逍遥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号云溪,擅长写诗和诗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深受后代诗人的喜爱和追随。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表现了诗人对师长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两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绘细腻生动,水与山的隔离不仅象征了地理上的距离,更隐喻了心灵的孤独。诗人在清泉白日与落日归鸟的静谧中,感受到一种悠闲而又深邃的心境。
在第二首中,雨晴后的光景与残阳的倒影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光阴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诗人以“欲为吾师拂衣去”表达了对追随师长的渴望,却又被现实的孤寂和浮生的游离所困扰,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又蕴含哲理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隔孤城城隔山:水与孤城、孤城与山之间形成了隔阂,表达出一种孤独感。
- 水边时望忆师闲:在水边时常怀念师长的悠闲生活,表现了对师长的敬仰与怀念。
- 清泉白日中峰上:描写了中峰上的清泉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
- 落日半空栖鸟还:傍晚的落日中,鸟儿归巢,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云影触衣分朵朵:云影轻轻拂过衣裳,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雨声吹磬散潺潺:雨声如磬音般悠扬,传递出自然的声音之美。
- 传心莫学罗浮去:劝诫后辈不要轻易追求罗浮山的逍遥生活。
- 后辈思量待扣关:强调后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入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隔孤城”以水的隔离象征孤独。
- 拟人:诸如“云影触衣”使自然现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雨声吹磬散潺潺”,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并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与怀念。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而又清新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流动与变幻,反映人生的无常。
- 山:象征稳重与永恒,表达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
- 云:象征自由与飘渺,寄托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鸟:象征归宿与安宁,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隔孤城”的含义是? A. 城镇繁华
B. 孤独与隔离
C. 自然美景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对师长的怀念与人生思考
C. 逍遥自在的生活 -
“欲为吾师拂衣去”中“拂衣”的意思是? A. 轻轻摆动
B. 追随
C. 休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情感。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齐己与王维的山水诗都有着浓厚的自然气息,但齐己更多地表达了对师长的怀念,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对大自然的直接描绘与感受。两者的作品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