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江寺住》

时间: 2025-01-19 19:08:29

山依枯槁容,何处见年终。

风雪军城外,蒹葭古寺中。

孤村谁认磬,极浦夜鸣鸿。

坐忆匡庐隐,泉声滴半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暮江寺住
作者: 齐己 〔唐代〕

山依枯槁容,何处见年终。
风雪军城外,蒹葭古寺中。
孤村谁认磬,极浦夜鸣鸿。
坐忆匡庐隐,泉声滴半空。


白话文翻译:

在这暮冬时节,山峦显得枯瘦无力,年末的景象又在哪里能见到呢?
风雪在军城之外肆虐,古老的寺庙中却静谧如常。
孤零零的村庄,谁能认出那声声的磬音?在遥远的水边,夜晚传来鸿雁的鸣叫。
我静坐在这里,回忆起匡庐的隐士生活,耳边传来泉水滴落的声音,仿佛在空中回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依:山峦依傍,指山的形态。
  • 枯槁:枯萎、干枯,形容年末的景象。
  • 军城:军营或城池,暗示战乱背景。
  • 蒹葭:芦苇,象征孤独与冷清。
  • :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寺庙中,发出清脆的声音。
  • 极浦:极远的水边,表达遥远之意。
  • 匡庐:指匡庐山,隐士的理想之地。

典故解析:
匡庐山是道教文化和隐士生活的象征,诗人通过回忆隐居生活,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字景升,号清远,生于公元779年,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晚唐时期。他以诗歌清新脱俗著称,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岁末,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隐士生活的怀念。唐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冷清景象,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岁暮江寺住》是一首描写冬日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诗中开头以“山依枯槁容”描绘了山的萧索与年末的沉寂,瞬间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描写“风雪军城外”与“蒹葭古寺中”的对比,表现出外界的冷酷与内心的安宁。古寺与孤村的意象,进一步突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孤村谁认磬,极浦夜鸣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身处孤独之地的感慨。磬声的孤寂与鸿雁的鸣叫,似乎在呼应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感在最后一句“坐忆匡庐隐,泉声滴半空”中达到了高潮,诗人回忆起隐居生活,泉水的滴落声仿佛带来了一丝安慰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依枯槁容:描绘冬季山峦的枯萎形态,暗示生命的无常。
  2. 何处见年终:引发对年末的感叹,体现出时间的流逝。
  3. 风雪军城外:描写外界的寒冷与战乱,衬托出内心的孤独。
  4. 蒹葭古寺中:古寺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对比。
  5. 孤村谁认磬:孤独的村庄中,磬声无人识得,象征对人际关系的疏离。
  6. 极浦夜鸣鸿:夜晚的鸿雁鸣叫,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7. 坐忆匡庐隐:回忆隐士生活,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8. 泉声滴半空:泉水声在空中回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年终的景象比作山的枯槁,形象生动。
  • 对仗:如“孤村”“古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风雪”、“蒹葭”、“磬”等意象,传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和谐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沧桑。
  • 枯槁:代表生命的无常与衰老。
  • 军城:暗示战乱与动荡的社会背景。
  • 古寺:象征宁静与安详。
  • 孤村:体现孤独感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 匡庐:隐士生活的理想之地,象征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依枯槁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忧伤

  2. “孤村谁认磬”中的“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鸟

  3. 诗人通过回忆什么来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A. 城市生活
    B. 隐士生活
    C. 战争经历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齐己的《岁暮江寺住》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隐居生活的主题,但齐己更强调孤独与对岁月的感慨,而王维则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和谐美。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