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扬州胡倅赴堂召
原文展示:
里社久相於,深知我计疏。
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
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
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
白话文翻译:
在乡里聚会已久,深知我的计谋不周全。
壮志豪情正昂扬,临别的话语又是多么亲切。
整天还在传递箭矢,何时才能安心耕作?
烦请你看看那三条小径,松树和菊花怎么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里社:指村落中的社团或集会。
- 计疏:计谋、计划不周。
- 壮怀:指壮志豪情。
- 磊磊:形容气概豪放。
- 别语:离别时的言语。
- 渠渠:形容说话流畅。
- 传箭:传递消息,古时箭象征信息。
- 荷锄:指耕作、务农。
- 三径:指三条小路,可能指代作者的田园。
- 松与菊:松树和菊花,象征坚韧与清雅。
典故解析:
- 松与菊:松树象征长青和坚贞,菊花象征高洁和隐逸。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元白,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朝廷,关心政治和社会民生。他的诗作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与胡倅即将分别之际,胡倅将前往扬州任职,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好友的祝福,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开头两句,诗人以“里社久相於”引入,表明与胡倅的深厚友谊,暗示对方对自己的了解与关心。在表达心情时,诗人用“壮怀方磊磊”描绘自己的壮志豪怀,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中间两句“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则转向了对现实的思考,诗人感到自己在传递信息与忙碌的生活中失去了对自然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的情感。
最后一句“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引导读者回归自然,表达对静谧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关心与期待。这种对比构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张力,营造出离别时的愁苦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里社久相於:在乡里相聚已久,表明两人关系密切。
- 深知我计疏:深知我计划不周,表达对友人的信任与自省。
- 壮怀方磊磊:我壮志豪情正盛,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 别语又渠渠:离别的话语流畅而动情,表现出不舍之情。
- 竟日犹传箭:整日忙于传递消息,象征生活的忙碌与压力。
- 何时可荷锄:何时才能安心务农,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烦君看三径:请你看看那三条小路,表达对友人生活的关心。
- 松与菊何如:松树与菊花的对比,象征坚韧与高洁,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箭”象征信息的传递,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壮志豪情的追求,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里社:象征人际关系与乡村生活的融洽。
- 松与菊: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三径:暗示田园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与菊”象征着什么? A. 忧伤与痛苦
B. 坚韧与高洁
C. 繁华与喧嚣 -
诗人对好友的情感是: A. 疏远
B. 深厚
C. 冷漠 -
“烦君看三径”中的“三径”指代什么? A. 三条小路
B. 三个朋友
C. 三种花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访戴天山道士》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了离别时的情感,但更强调了对未来前途的期许,而李曾伯的诗则更注重对当下情感的抒发与自然的向往,两者各具特色,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送扬州胡倅赴堂召》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