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君持节去,云水满前程。
楚寺多连竹,江樯远映城。
登楼向月望,赛庙傍山行。
若动思乡咏,应贻谢步兵。
白话文翻译:
使君您手持节令出发,前方云水茫茫,道路遥远。
楚地的寺庙旁竹林相连,江上的船只远远映照在城池上。
我登上楼阁,望着明月,沿着山边走向赛庙。
如果您在旅途中动了思乡的情怀,愿将这首诗赠予步兵以表谢意。
注释:
- 使君:指掌管一方的官员。
- 持节:持有节令,象征着权力与使命。
- 云水:指的是辽阔的天空与水面,形容前程的渺远。
- 楚寺:指楚地的寺庙,楚是古代一个地名,代表南方的风景。
- 江樯:指江上的船桅。
- 登楼向月望:登高望远,寓意思念与远行。
- 赛庙:一种祭祀场所,通常与地方文化或宗教活动相关。
- 思乡咏:思念故乡的诗歌。
典故解析:
“使君”在古代指代地方官员或使者,诗中主要通过使君的出发,表达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故乡的思念。楚地是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诗中提到的“楚寺”与“竹”展示了楚地特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字子文,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和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送郎使君赴郢州》是一首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使君启程时的壮阔场景和内心的复杂情绪。开篇“使君持节去”即以“节”象征权力与责任,暗示使君的使命感与旅途的艰辛。接着“云水满前程”描绘了行进中的辽阔与无垠,象征着未来的不可预测与思绪的飘渺。
“楚寺多连竹,江樯远映城”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勾勒出楚地的秀美,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故乡的依恋。这两句中,“竹”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江樯”则引发对航行的联想,暗示着使君的远行与归属感的缺失。
“登楼向月望,赛庙傍山行”,诗人通过登楼望月,体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孤独感。月亮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思念与团圆,而赛庙则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提醒人们对传统的尊重与纪念。
最后一句“若动思乡咏,应贻谢步兵”,表达了对使君的深切祝福,若使君在旅途感到思乡,便应将这份情感与步兵共享,体现了诗人的情义与对友人的关切。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使君持节去:开篇点明人物身份及其使命。
- 云水满前程:展现出旅途的辽阔与无尽,寓意着未来的未知。
- 楚寺多连竹:描绘楚地的自然风光,显示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 江樯远映城:通过江上的船只映射出城市的景象,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
- 登楼向月望:表现出诗人对远方的思考与孤独感。
- 赛庙傍山行:通过文化意象增添了诗的厚重感。
- 若动思乡咏,应贻谢步兵: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乡情的共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水满前程,楚寺多连竹”,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前程比作云水,形象而生动。
- 意象:月亮、江樯、竹林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故乡的思念,折射出诗人深厚的人情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意象分析:
- 使君:象征着离别与责任。
- 云水:象征着前方的未知与旅途的艰辛。
- 竹:代表着高洁与坚韧。
- 月亮:象征着思念与团圆。
- 江樯:象征远行与归属感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
- C. 掌管一方的官员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情感?
- A. 亲情
- B. 思乡与离别
- C. 战争
-
“云水满前程”中“云水”象征什么?
- A. 酒水
- B. 旅途的辽阔与无尽
- C. 天气变化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与鼓励。
- 《静夜思》李白:思乡情更加浓烈,情感更加直接,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