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邓艾》

时间: 2025-01-01 11:37:14

刘葛元非百世雠,缘崖攀木作猿猴。

瞻崇艾会谁芳臭,死国沉身各二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刘葛元非百世雠,缘崖攀木作猿猴。
瞻崇艾会谁芳臭,死国沉身各二头。

白话文翻译:

刘备与葛亮的恩怨并非历代的仇敌,像猿猴一样在悬崖上攀爬。
仰望崇高的邓艾,谁又会关注他的芳香与臭味,
在国破家亡之后,死去的人各自有各自的归宿。

注释:

  • 刘葛:指刘备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常被后人提及。
  • 元非百世雠:意指刘备与诸葛亮的恩怨并不是千古不变的仇恨。
  • 缘崖攀木作猿猴:比喻在危难时刻,像猿猴一样在悬崖上攀爬,形容艰难的境地。
  • 瞻崇艾会:意指仰望崇高的邓艾,艾是指优秀的人。
  • 芳臭:指美名与恶名。
  • 死国沉身各二头:意指国家灭亡后,死去的人各有不同的命运。

典故解析:

  •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诸葛亮是他的谋士,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既有深厚的友谊,也有政治上的合作与斗争。
  • 邓艾:邓艾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其军事才能闻名,但在历史上也有争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为宋代诗人,专注于历史和军事题材的诗作,风格严谨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刘备与诸葛亮的历史恩怨作为引子,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人性的复杂。开头部分提到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恩怨,似乎是在说历史上的仇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在时间的流逝中,仇恨的性质和意义会发生变化。接下来,诗人用“缘崖攀木作猿猴”的意象,生动描绘了在危机中求生的无奈与艰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反映了个人在困境中的挣扎。最后,诗人提到邓艾,似乎是在质疑对历史人物的评判,芳香与臭味并存,暗示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整首诗在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中,流露出一种对人性和历史命运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刘葛元非百世雠:表达了历史恩怨并非千古不变的观点。
    • 缘崖攀木作猿猴: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困境中的挣扎。
    • 瞻崇艾会谁芳臭:探讨了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与记忆。
    • 死国沉身各二头:揭示了国家灭亡后个体的不同命运。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猿猴比喻困境中的人,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结构严谨,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历史的复杂性、人性的多面性,以及人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判常常带有主观性。

意象分析:

  • 猿猴:象征艰难与困境中的挣扎,表现出对生存的渴望。
  • 邓艾:象征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既有荣耀也有争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备与诸葛亮的恩怨在诗中被比喻为何? A. 猴子
    B. 鱼
    C. 大山
    D. 河流

  2. 诗中提到“芳臭”指的是什么? A. 美名与恶名
    B. 食物的味道
    C. 诗人的情感
    D. 风景的优劣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 - 苏轼
  •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诗词对比

  • 陈普的《咏史下·邓艾》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历史人物,但陈普更关注历史人物的多面性,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三国演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