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汉月 其三 巴港归渔》

时间: 2025-01-14 12:45:32

镇日芳洲游冶。

忘却夕阳西下。

芦花深处隐渔船,但听渔歌呕哑。

仙源堪绝俗,尘世事有何牵挂。

螯肥酒熟自陶然,野老笑容如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镇日芳洲游冶。忘却夕阳西下。芦花深处隐渔船,但听渔歌呕哑。仙源堪绝俗,尘世事有何牵挂。螯肥酒熟自陶然,野老笑容如画。

白话文翻译:

整日游荡在芳香的洲滩上,忘却了夕阳渐渐西下。芦苇花深处藏着渔船,只听见渔歌声音低沉。这里的仙境令人忘却世俗,世间的烦恼又有什么牵挂?蟹肉肥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乡间老人脸上的笑容宛如画卷。

注释:

  • 镇日:整天,日间。
  • 芳洲:芳香的洲滩,指美丽的河岸。
  • 游冶:游玩、游乐。
  • 呕哑:指声音低沉,音调不高。
  • 仙源:指理想的、让人向往的地方。
  • 尘世事:世俗的事务。
  • 螯肥:螃蟹肉肥美。
  • 陶然:陶醉、愉快的状态。
  • 野老:乡村的老人。
  • 如画:形容美丽如画。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仙源”一词常与道教文化的理想境界相联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继熙(1876-1942),近现代诗人,生于湖南,擅长古体诗及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继熙的晚年,或许是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忆汉月 其三 巴港归渔》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开篇的“镇日芳洲游冶”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身处自然之中,与世无争,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接下来提到的“芦花深处隐渔船”,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渔港场景,渔船静静停靠在芦苇丛中,仿佛与世隔绝。诗中“渔歌呕哑”的描写,更是增添了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仙源堪绝俗,尘世事有何牵挂”,这里的“仙源”象征着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而“尘世事”则代表了烦恼和纷扰,诗人选择放下这些负担,追求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螯肥酒熟自陶然,野老笑容如画”则展现了一幅和谐的田园图景,蟹肉的美味与酒香的醇厚,乡村老人的笑容如画般美丽,传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镇日芳洲游冶:整日沉浸在美丽的自然中,尽情游玩。
  2. 忘却夕阳西下: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夕阳已经西沉。
  3. 芦花深处隐渔船:隐藏在芦苇花深处的渔船,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4. 但听渔歌呕哑:只听见渔民低沉的歌声,传达出生活的朴素。
  5. 仙源堪绝俗:理想中的地方让人远离世俗的纷扰。
  6. 尘世事有何牵挂:世间的事务又有什么值得牵挂的呢?
  7. 螯肥酒熟自陶然:蟹肉肥美,酒香四溢,令人沉醉。
  8. 野老笑容如画:乡村老人的笑容宛如画卷般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源”比作理想境界,传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拟人:渔歌“呕哑”,赋予声音以人的特征,表现渔民生活的真实。
  • 对仗:例如“螯肥酒熟”对“仙源堪绝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对人世繁杂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和谐美好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洲:象征美丽的自然环境。
  • 渔船:代表安静、简单的生活方式。
  • 渔歌:传达了渔民的生活情趣。
  • 仙源: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 酒、蟹:象征生活的享受与愉悦。
  • 野老: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亲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品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C. 一种植物
    D. 一种渔具

  2.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忽视
    C. 超然
    D. 渴望

  3. 诗中“螯肥酒熟”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贫困
    B. 生活的富饶与享受
    C. 生活的单调
    D. 生活的忙碌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李继熙的作品更注重生活的享受,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1. 《李继熙诗集》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国现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