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厚弟九日登魏文振亭园七首》

时间: 2025-01-04 12:44:41

雨余东北望银屏,一带寒山映骨清。

谁道西风能换物,染红枫树亦多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余东北望银屏,一带寒山映骨清。谁道西风能换物,染红枫树亦多情。

白话文翻译:

雨后向东北望去,可以看到银色的屏障一样的山脉,一条条寒冷的山峰映衬得格外清晰。谁说西风只能改变事物呢?这染红的枫树也充满了情感。

注释:

  • 银屏:比喻山脉,形象地描绘出山的轮廓如同银色的屏风。
  • 寒山:指的是冷清的山,带有一种清幽的气息。
  • 骨清:形容山体的清晰、骨感,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 西风:指秋风,秋风来时,树叶变色。
  • 多情:形容枫树在秋风的影响下,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色彩。

典故解析:

“西风”常常用来象征秋天的来临,寓意着万物的变化和生命的流逝。枫树在秋季变红,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颇具才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适逢秋天,诗人通过描绘雨后清新的山水与秋枫,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自然的变化。开篇“雨余东北望银屏”,不仅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山水景象,也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银屏”这一比喻,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接下来的“寒山映骨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清新的感觉,寒山的清晰映衬出一种冷峻而又高远的气质,令人向往。诗人以此寄托了自己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谁道西风能换物”,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思,西风的来临带来了秋天的变化,然而诗人却不满足于这种表面的变化,他提出了质疑,暗示着自然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最后一句“染红枫树亦多情”则以枫树的红色为象征,表现了生命的热情与浓烈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情的共鸣。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哲理思考,具有深刻的意蕴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余东北望银屏:雨后,向东北方望去,看到如银屏般的山脉。
  2. 一带寒山映骨清:一片寒冷的山峰映衬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3. 谁道西风能换物:谁说西风就能改变万物的样子?
  4. 染红枫树亦多情:枫树被秋风染红,亦展现出丰富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银屏”,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的结构较为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反问:以“谁道”开头,增加了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变化的思考。诗人借助枫树的红色象征,展现了自然的多情与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屏:象征着静谧的自然景观。
  • 寒山:象征着清冷和高洁的精神。
  • 西风:象征着秋天与时间的流逝。
  • 枫树: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多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银屏”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水面 B. 山脉 C. 天空

  2. 诗人对西风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质疑 C. 忽视

  3. 诗中“染红枫树”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热情 B. 自然的冷清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描写清新细腻,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为沉郁,表达了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