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败箧中得旧诗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十首诗篇久弃遗,
偶翻故箧有光辉。
恰如建鼓求亡妇,
一日门前忽自归。
白话文翻译:
这十首诗篇已被遗忘很久,
偶然翻开旧箱子,映入眼帘的是它们的光辉。
这情形就像是在鼓声中寻找失去的妻子,
突然有一天,她竟然在门前回来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败箧: 破旧的箱子。
- 光辉: 指诗歌的美好和闪光。
- 建鼓: 古时用鼓声召唤亡人或亡妻的仪式。
- 亡妇: 指失去的妻子。
典故解析:
“建鼓求亡妇”是指古代在某些祭祀活动中,为了呼唤死去的亲人而打鼓。这种场合充满了悲伤与追忆,强调了对逝去的事物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知白,号白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与人生,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时刻,诗人偶然翻到尘封已久的旧诗,勾起了他对过往的回忆与思考。诗中渗透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失去的怀念。
诗歌鉴赏:
《喜败箧中得旧诗》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诗作,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过去光辉岁月的深切眷恋。诗的开头“十首诗篇久弃遗”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对旧诗的重新发现,这不仅是物理上的翻阅,更是心灵上的回归。诗人在翻阅旧作时,隐隐感受到这些曾经的文字依然闪烁着光辉,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情感和思想。
接下来的比喻“恰如建鼓求亡妇”,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情感的深度。这一比喻不仅让人感受到失去的遗憾,更引发出一种对于生命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思考。通过这一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失去的诗篇的珍视,仿佛这些文字是他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最后一句“门前忽自归”则带来了一种意外的惊喜和感动,仿佛诗篇的回归给予了诗人心灵上的慰藉。这种情感的波动,恰如生活中的种种遭遇,既有失去也有重逢,构成了人生的多彩。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旧作和过往的珍视,表现出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首诗篇久弃遗: 表示这些诗作已经被遗忘很久,暗示着诗人的无奈与怀旧。
- 偶翻故箧有光辉: 旧箱子中的诗篇重新被发现,依然散发着光彩,象征着即使被遗忘,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失去其价值。
- 恰如建鼓求亡妇: 用古代的习俗比喻自己对失去的珍视,情感深重。
- 一日门前忽自归: 表达了对于失去的东西突然回归的惊喜,与生活中的意外之喜相呼应。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旧诗与失去的妻子相提并论,增加情感的厚度。
- 对仗: 本诗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旧诗的重新发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失去与重逢的感慨,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过往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诗篇: 象征着文化与记忆。
- 光辉: 代表着艺术的永恒与价值。
- 鼓声: 传达出对逝去的追忆与召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首诗篇”是如何被发现的?
A. 在书店
B. 偶然翻开旧箱子
C. 在朋友家
D. 在博物馆 -
诗中“恰如建鼓求亡妇”的比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去的痛苦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财富的渴望 -
诗的最后一句“门前忽自归”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惊喜与重新获得
C. 无奈
D. 忧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通过对逝去岁月的感叹,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 李白《月下独酌》: 表达对孤独与逝去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姜特立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一种超然的意境和哲思。两者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