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惠山》

时间: 2025-01-06 05:26:09

少时游惠山,急切攀山巅。

今又来惠山,流连二泉边。

泉清复如故,淙淙流不断。

如闻阿炳琴,响澈云山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惠山
王莘

少时游惠山,急切攀山巅。
今又来惠山,流连二泉边。
泉清复如故,淙淙流不断。
如闻阿炳琴,响澈云山间。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我曾游览惠山,急切地攀登上山顶。
如今再次来到惠山,流连于那两泉边。
泉水依旧清澈,淙淙的水声不断。
仿佛听见阿炳的琴声,悠扬响彻在云山之间。

注释

  • 惠山: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是风景名胜区,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 阿炳:指的是著名的民间艺人华彦钧,他以二胡演奏而闻名,尤其是《二泉映月》。
  • 泉清复如故:泉水清澈依旧,表现出自然的永恒与不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莘,近代诗人,生平未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多年后再次回到惠山时写就的,表达了对青春时光和自然美景的怀念。

诗歌鉴赏

《游惠山》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年轻时游览惠山的经历,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开篇的“少时游惠山,急切攀山巅”展示了年轻时的热情与冲动,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在再次游览惠山时,诗人却选择了在“二泉边”流连,表达了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

“泉清复如故,淙淙流不断”一句,展现了自然的恒常与生命的延续,泉水的清澈象征着纯净的心灵与不变的美好。最后以“如闻阿炳琴,响澈云山间”结束,阿炳的琴声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文化的尊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少时游惠山,急切攀山巅”:描绘了年轻时的热情与探索精神。
    • “今又来惠山,流连二泉边”:表达了对惠山的再访和对宁静之地的留恋。
    • “泉清复如故,淙淙流不断”:泉水清澈如昔,象征着自然的不变与永恒。
    • “如闻阿炳琴,响澈云山间”:引入阿炳的琴声,增添了文化的深度与情感的共鸣。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少时”和“今又”,形成时间的对比。
    • 拟人:泉水的“淙淙流”给人以生命的感觉。
    • 比喻:将琴声与自然景观结合,形成了和谐的意境。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体现了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意象分析

  • 惠山: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文历史的交汇。
  • 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灵魂的纯净。
  • 阿炳的琴声: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莘在年轻时游览惠山时的心情是?
    a) 急切攀登
    b) 悠闲散步
    c) 忧伤惆怅

  2. 阿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文化与艺术
    c) 年轻的热情

  3. 泉水在诗中表现了什么样的特性?
    a) 浑浊不清
    b) 清澈如故
    c) 干涸消失

答案

  1. a) 急切攀登
  2. b) 文化与艺术
  3. b) 清澈如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与此诗有着深厚的音乐文化联系。

诗词对比: 比较王莘的《游惠山》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但王莘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强调了自然的壮美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阿炳与他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