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时间: 2025-01-14 10:0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韦居安 〔宋代〕
绕苕城水平坡渺,双明遥睇无际。
就中惟有鱼湾好,占得西关佳致。
杨柳外羡泛宅浮家,当日元真子。
溪山信美。叹陈迹犹存,前贤已往,谁会景中意。
萧闲甚,筑屋三间近水。
汀洲香泛兰芷。清风明月知多少,肯滞软红尘里。
垂钓饵。这春水生时,胜有桃花鳜。
烦襟净洗。待办取轻蓑,来分半席,相对弄清泚。
白话文翻译:
在苕城的水平坡上,远远望去,湖面渺渺,双明月在天际闪耀。
在这里,只有鱼湾是最好的地方,西关的美景也在这里占据。
在杨柳之外,羡慕那泛舟而居的家园,想起当年元真子。
溪山的风光确实美丽,叹息那些古老的遗迹依然存在,前贤已经过去,谁能懂得这景中的情意。
这里的环境十分清幽,靠近水边建了三间房子。
汀洲上飘散着兰草的香气,不知道清风明月有多少,怎会在柔软的红尘中停留。
我带着钓饵,春水正好,胜过桃花和鳜鱼。
烦恼已被净化,打算取来轻便的蓑衣,来共享这清澈的水面。
注释:
- 苕城:指的是位于水边的城市,象征着诗人的栖息地。
- 双明:指的是双月,暗示着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元真子: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隐士或道士,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 清泚:指清澈的水流,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居安,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韦居安隐居于水边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人世繁华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摸鱼儿》是韦居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描写苕城的宁静和美丽,引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向往。双明月的描绘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景,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接着,诗人提到“鱼湾”,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萧闲”与“清风明月”描绘了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活场景,显示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而“垂钓饵”则是对一种简单生活的向往,春水与桃花的联系更是寓意着生命的生机与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绕苕城水平坡渺:描绘苕城的水面广阔而清幽,给人一种渺小的感觉。
- 双明遥睇无际:双月在空中闪耀,形成一种开阔的视野。
- 就中惟有鱼湾好:在这片美景中,鱼湾显得尤为出色和令人向往。
- 杨柳外羡泛宅浮家:在柳树外面,羡慕那浮在水面的家园。
- 溪山信美:溪水与山景的美丽是毋庸置疑的。
- 叹陈迹犹存:感叹古老的遗迹依然存在,历史的痕迹仍在。
- 萧闲甚,筑屋三间近水:形容环境悠闲,建了三间房子靠近水边。
- 汀洲香泛兰芷:汀洲上兰草的香气飘散,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清风明月知多少:不知有多少清风明月,象征着无限的自然之美。
- 肯滞软红尘里:不愿留恋于世俗的纷扰中。
- 垂钓饵。这春水生时:准备钓鱼,春水正好,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烦襟净洗:内心的烦恼已经被洗净。
- 待办取轻蓑:准备轻便的蓑衣,象征着随意与自在。
- 来分半席,相对弄清泚:邀请朋友共享这清澈的水面,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湾”比喻理想的生活场所。
- 拟人:清风与明月似乎在与人对话,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清风明月”与“软红尘里”,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繁华的淡然态度,表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城:象征着宁静的居所。
- 双明月:代表美好的夜晚与清幽的环境。
- 鱼湾: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杨柳、溪山:自然之美,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兰芷:象征着清新和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摸鱼儿》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韦居安
C. 杜甫 -
诗中“鱼湾”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C. 繁华的城市 -
诗中提到的“清风明月”代表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C. 诗人的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韦居安的《摸鱼儿》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人生哲理与思考,而韦居安则偏重于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居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