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视死如归不受污,今无彤管为伊书。仓皇父子终天诀,菱角塘边孔氏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视死如归,不受污辱,而今没有红色的笔墨为你写信。慌乱中父子二人永远诀别,孔氏家族就住在菱角塘边。
注释:
- 视死如归: 形容对死亡毫不畏惧,像回家一样自然。
- 彤管: 指红色的笔管,古代用于书信的书写。
- 仓皇: 形容非常慌乱、不知所措的状态。
- 父子: 指父亲和儿子,强调亲情的深厚。
- 菱角塘: 一种水生植物的池塘,象征着生活的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视死如归”,常用于形容忠臣烈士的气概,历史上许多忠臣在国难之际表现出这样的精神;“彤管”则引申为书信的情感寄托,表现了对故人的哀思和未能传达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居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亲情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悼亡安》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创作的,可能是为了悼念一位亲人或故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离别与死亡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简练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理解与思考。开头“视死如归不受污”,直接点出诗人的豪情壮志,面对死亡的坦然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力量与坚定信念。接下来“今无彤管为伊书”,表现出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思念和遗憾,显得格外感人。最后两句“仓皇父子终天诀,菱角塘边孔氏居”,则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既有亲情的深厚,又有生活的无奈。整体上,诗中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使读者在字句中体会到深沉的哀思与对生命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视死如归不受污: 诗人表明面对死亡的镇定自若,强调自己的清白与高洁。
- 今无彤管为伊书: 诗人在哀悼中感到无奈,无法用红笔书写信件寄托思念,流露出深切的遗憾之情。
- 仓皇父子终天诀: 描绘父子间的最终诀别,显现出离别的紧迫与无奈。
- 菱角塘边孔氏居: 通过具体的地理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活的宁静与哀伤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 “父子”和“终天”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 “彤管”与“菱角塘”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情感的寄托,后者则暗示生活的宁静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生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死亡: 代表着生命的终结,诗中表现出对死亡的坦然与不屈。
- 书信: 传递情感的工具,象征着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 塘边: 生活的场景,代表着日常生活的宁静,形成与生死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视死如归”是什么意思?
- A) 对死亡感到恐惧
- B) 对死亡毫无畏惧
- C) 对死亡感到无所谓
-
“彤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红色的笔管
- C)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仓皇父子”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之间的离别
- B) 亲子之间的诀别
- C) 夫妻之间的分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生死的思考。
- 《静夜思》 by 李白,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比较《悼亡安》和《登高》 by 杜甫,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亲情的哀悼,后者则是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