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鹦鹉赋 陇西千里向平原,西笑时时绿羽翻。 不似祢生终见杀,止因能作世人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从陇西的千里之外飞向平原,西望时常常看到绿色的羽毛翻飞。不像祢衡最终被杀,只因为他能说出世人的话语。
注释: 字词注释:
- 陇西:地名,今甘肃省一带。
- 绿羽: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 祢生:指祢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因直言不讳而被杀。
- 世人言:指普通人的话语,这里暗指祢衡因言获罪。
典故解析:
- 祢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因直言不讳而被曹操所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他的作品多以爱情和人性为主题,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鹦鹉的意象,隐喻了祢衡的悲剧,表达了对直言不讳者的同情和对言论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鹦鹉的意象,巧妙地引入了祢衡的典故,表达了对直言不讳者的同情和对言论自由的向往。诗中的“绿羽翻”形象生动,既描绘了鹦鹉的美丽,也暗喻了祢衡的才华。最后一句“止因能作世人言”,直接点出了祢衡悲剧的根源,即他的直言不讳,从而引发读者对言论自由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陇西千里向平原”,描绘了鹦鹉从远方飞来的景象,象征着自由和远方。
- 第二句“西笑时时绿羽翻”,通过“绿羽翻”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鹦鹉的美丽和活泼。
- 第三句“不似祢生终见杀”,引入了祢衡的典故,暗示了言论的危险。
- 第四句“止因能作世人言”,直接点出了祢衡悲剧的根源,即他的直言不讳。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鹦鹉的意象,比喻祢衡的才华和悲剧。
- 拟人:“西笑时时绿羽翻”中的“西笑”赋予了鹦鹉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鹦鹉和祢衡的对比,表达了对直言不讳者的同情和对言论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羽:象征美丽和自由。
- 祢生:象征直言不讳和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祢生”指的是谁? A. 祢衡 B. 曹操 C. 汤显祖 D. 李白
-
诗中的“绿羽翻”描绘的是什么? A. 鹦鹉的美丽 B. 祢衡的才华 C. 平原的景色 D. 陇西的风光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言论自由的向往 B. 对祢衡的赞美 C. 对鹦鹉的喜爱 D. 对陇西的怀念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牡丹亭》:汤显祖的另一部代表作,同样探讨了爱情和人性。
诗词对比:
- 《鹦鹉赋》与《牡丹亭》:两者都展现了汤显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所有作品,是研究其文学风格的重要资料。
- 《中国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