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东光驿壁是刘侍御台绝命处 哀刘泣玉太淋漓,棋后何须更说棋。闻道辽阳生窜日,无人敢作送行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为刘侍御的悲惨遭遇哭泣得太过淋漓,棋局结束后何必再谈论棋局。听说辽阳发生叛乱的日子,没有人敢写诗为他送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哀刘泣玉:哀悼刘侍御,泣玉比喻悲痛至极。
- 淋漓:形容哭泣得非常厉害。
- 棋后何须更说棋: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需再讨论。
- 辽阳生窜日:指辽阳发生叛乱的日子。
- 无人敢作送行诗:因为时局危险,没有人敢写诗为刘侍御送行。
典故解析:
- 哀刘泣玉:此处用“泣玉”比喻极度悲痛,源自古代传说中的“泣珠”,比喻珍贵的眼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此诗是汤显祖在得知刘侍御不幸遭遇后的感慨之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辽阳发生叛乱,刘侍御在这样的背景下遭遇不幸,汤显祖以此诗表达对刘侍御的哀悼和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刘侍御不幸遭遇的深切哀悼和对时局的无奈。首句“哀刘泣玉太淋漓”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而“棋后何须更说棋”则巧妙地运用比喻,暗示了事情已成定局,无需再讨论。最后两句“闻道辽阳生窜日,无人敢作送行诗”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恐惧心理,同时也凸显了刘侍御的不幸遭遇。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哀悼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哀刘泣玉太淋漓”:直接表达了对刘侍御的哀悼,用“泣玉”比喻悲痛至极。
- 次句“棋后何须更说棋”: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需再讨论,暗示了对刘侍御遭遇的无奈接受。
- 第三句“闻道辽阳生窜日”:指出辽阳发生叛乱的背景,增加了诗的现实感。
- 末句“无人敢作送行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恐惧心理,同时也凸显了刘侍御的不幸遭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泣玉”比喻悲痛至极,“棋后何须更说棋”比喻事情已成定局。
- 对比:通过“无人敢作送行诗”与“哀刘泣玉太淋漓”形成对比,凸显了刘侍御的不幸遭遇。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刘侍御不幸遭遇的哀悼和对时局的无奈。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和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泣玉:比喻悲痛至极。
- 棋后何须更说棋:比喻事情已成定局。
- 辽阳生窜日:指辽阳发生叛乱的日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泣玉”比喻什么? A. 悲痛至极 B. 珍贵的眼泪 C. 棋局结束 D. 辽阳叛乱 答案:A
-
诗中“棋后何须更说棋”的含义是什么? A. 事情已成定局,无需再讨论 B. 棋局结束后继续讨论 C. 辽阳叛乱的后果 D. 无人敢作送行诗 答案:A
-
诗中“无人敢作送行诗”反映了什么? A. 人们对刘侍御的哀悼 B. 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恐惧心理 C. 辽阳叛乱的严重性 D. 刘侍御的不幸遭遇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牡丹亭》:汤显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感受,但汤显祖的诗更加简洁凝练,而杜甫的诗则更加详细描绘了社会动荡的场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所有作品,包括戏剧、诗歌等。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汤显祖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