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抄骑过通渭》

时间: 2025-01-01 17:52:18

渭南兵火照城山,十八盘西探马还。

似倚燕支好颜色,秋风欲向妙娥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姬抄骑过通渭 渭南兵火照城山,十八盘西探马还。 似倚燕支好颜色,秋风欲向妙娥关。

白话文翻译:

渭南的战火照亮了城山,探马从十八盘西边返回。 仿佛倚靠着美丽的燕支,秋风想要吹向妙娥关。

注释:

字词注释:

  • 渭南: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 兵火:指战争。
  • 城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十八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探马:侦察骑兵。
  • 燕支:古代美女的代称。
  • 妙娥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典故解析:

  • 燕支:古代美女的代称,源自《诗经·小雅·车舝》中的“燕支之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晚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此诗反映了明代边疆战事频繁的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汤显祖关注边疆战事时所作,通过描绘战火和探马的情景,表达了对边疆安危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渭南战火照亮城山的景象,以及探马从十八盘西边返回的情景,展现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诗中“似倚燕支好颜色”一句,以美女燕支为喻,暗示了边疆的美丽与危险并存。而“秋风欲向妙娥关”则进一步以秋风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危的深切关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汤显祖对边疆战事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渭南兵火照城山”,通过“兵火”和“照”字,描绘了战火照亮城山的景象,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
  • 第二句“十八盘西探马还”,以“探马”返回的情景,暗示了边疆的战事和侦察活动。
  • 第三句“似倚燕支好颜色”,以美女燕支为喻,暗示了边疆的美丽与危险并存。
  • 第四句“秋风欲向妙娥关”,以秋风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危的深切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似倚燕支好颜色”,以美女燕支比喻边疆的美丽。
  • 象征:“秋风欲向妙娥关”,以秋风象征诗人对边疆安危的关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危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兵火:象征战争和紧张的氛围。
  • 探马:象征边疆的侦察和战事。
  • 燕支:象征边疆的美丽与危险。
  • 秋风:象征诗人对边疆安危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渭南兵火照城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和平的景象 B. 战争的景象 C. 美丽的景象 D. 宁静的景象 答案:B

  2. 诗中“似倚燕支好颜色”中的“燕支”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美女 C. 武器 D. 风景 答案:B

  3. 诗中“秋风欲向妙娥关”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 王昌龄《出塞》:通过描绘边疆的战事,表达了对边疆安危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汤显祖《胡姬抄骑过通渭》:两者都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边疆安危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全部作品,包括戏曲、诗歌等。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位古代诗人的边塞诗作,可以与汤显祖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