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李彭州生日》
时间: 2025-01-08 19:5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织谁遣汝,唧唧不能休。
揽衣起观,四顾河汉淡如油。
露下南山荟蔚,风抹西湖菱芰,
客感浩悠悠。尚此推不去,岁寿两公侯。
自侯归,闲日月,几春秋。
东方千骑,何事白首去为州。
会有葛公清侣,携上神仙官府,
玉案侍前旒。却袖经纶手,归伴赤松游。
白话文翻译
谁让你,促织(蟋蟀)在这里鸣叫,
一声声不停地鸣叫。
我披衣起身观察,四周望去,银河如油般平静。
露珠洒落在南山,草木葱郁;
微风拂过西湖,水波荡漾,
作为客人我感到无尽的悠远。
这些美好的时光无法挽回,
岁月的辉煌在两位公侯身上交替着。
自从侯爷归来,闲暇的日子,
已经过了多少个春秋。
东边千骑,何事白发苍苍地去为州?
会有葛公的清雅伴侣,
一同前往神仙的官府,
在玉案前侍奉,
再也不需要经纶的手,
只想与赤松子一同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促织:蟋蟀,古时称为促织,鸣叫声清脆。
- 河汉:银河,指夜空中的星河。
- 荟蔚:形容草木茂盛。
- 菱芰:水生植物,菱是菱角,芰是芡实。
- 公侯:古代的贵族称谓。
- 葛公:指葛洪,东晋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常与神仙相联。
- 玉案:玉石制成的桌子,象征着高贵的地位。
典故解析
- 赤松子:传说中的道士,常被视为隐士,象征着追求道教理想与逍遥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元鼎,号白云,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疏朗,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庆祝李彭州的生日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李彭州生日》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以“促织”的鸣叫声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描绘,引发了对自然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河汉淡如油”,不仅描绘了夜空的宁静,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仿佛在提醒读者珍惜当下。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南山的草木和西湖的水波,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繁盛,引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岁寿两公侯”,诗人对友人李彭州的祝福,既是对其寿辰的庆贺,也暗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悟。同时,诗中提到的“东边千骑”,则是对历史与人生旅途的反思,虽然百年如一瞬,但人生的追求与理想却历久弥新。
最后,诗人以葛公与赤松子作为理想的象征,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田园、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体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和人生哲理的探讨,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促织谁遣汝,唧唧不能休:开篇以蟋蟀鸣叫引入,暗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 揽衣起观,四顾河汉淡如油:诗人站起身来,四周望去,银河如油般平静,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 露下南山荟蔚,风抹西湖菱芰: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繁荣与和谐美。
- 客感浩悠悠:作为客人,诗人感受到无限的感慨与悠远的思绪。
- 尚此推不去,岁寿两公侯:对时间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长寿的祝愿。
- 自侯归,闲日月,几春秋:回望过去,岁月如梭,感叹人生的短暂。
- 东方千骑,何事白首去为州:对历史的反思,感慨白发苍苍的追求。
- 会有葛公清侣,携上神仙官府: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玉案侍前旒:象征着高贵的地位与追求的理想。
- 却袖经纶手,归伴赤松游:最终回归自然,与理想的伴侣一同游玩,体现了对自由与逍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河汉淡如油”比喻夜空的宁静。
- 拟人:将蟋蟀的鸣叫拟人化,赋予情感。
- 对仗:如“露下南山荟蔚,风抹西湖菱芰”,形成音韵上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魏了翁对自然与道教哲学的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促织:象征孤独与思考。
- 河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回忆。
- 南山与西湖:自然之美,象征生命的繁荣。
- 葛公与赤松子:理想与追求的象征,表达对道教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促织”指的是什么?
- A. 蚂蚁
- B. 蟋蟀
- C. 蛐蛐
- D. 蜻蜓
-
诗人对“岁寿两公侯”的感慨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财富的祝愿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自然美的赞美
- D. 对历史的反思
-
诗中提到的“葛公”象征着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追求自由与理想生活
- C. 追求权力
- D. 追求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是以“水调歌头”开篇,表达对月的思考与人生哲理。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以“水调歌头”为题,但前者更多地关注于友人的祝福与人生命运的思考,而苏轼则更偏向于对月亮的思考及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魏了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