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广西省朱郎中熙见寄韵(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34:37

衡阳南去与天长,荔子红椒处处香。

明月关门无虎豹,清风台阁有鸾凰。

包茅已入皆三脊,卉服新成有九章。

幕下文书自稀少,醉余崖蜜啖红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广西省朱郎中熙见寄韵(二首) 作者:袁凯 〔明代〕

衡阳南去与天长,荔子红椒处处香。 明月关门无虎豹,清风台阁有鸾凰。 包茅已入皆三脊,卉服新成有九章。 幕下文书自稀少,醉余崖蜜啖红霜。

白话文翻译:

向南去到衡阳,路途遥远如同天际, 荔枝和红椒的香气四处弥漫。 明亮的月光下,关隘没有虎豹的威胁, 清风中,台阁上有着鸾凰的优雅。 包裹着茅草的箭矢已经完成,每支都有三道脊线, 新制的服饰上有着九种图案。 幕府中的文书自然稀少, 醉后品尝着崖蜜,啖食着红色的霜。

注释:

字词注释:

  • 衡阳:地名,位于今湖南省。
  • 荔子:荔枝。
  • 红椒:辣椒。
  • 关门:关隘的门。
  • 鸾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包茅:用茅草包裹的箭矢。
  • 三脊:箭矢上的三道脊线。
  • 卉服:华丽的服饰。
  • 九章:九种图案。
  • 幕下:指幕府,古代将军的府邸。
  • 崖蜜:山崖上采集的蜂蜜。
  • 啖红霜:品尝红色的霜,可能指某种美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提到的鸾凰常用于象征吉祥和高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凯对朱郎中熙的回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衡阳南去路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中“荔子红椒处处香”一句,既描绘了南方的物产丰富,又隐喻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后文通过对明月、清风、鸾凰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通过幕下文书的稀少和醉后的享受,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衡阳南去与天长:描绘了诗人南行的路途遥远,如同天际。
  2. 荔子红椒处处香:通过荔枝和红椒的香气,展现了南方的物产丰富。
  3. 明月关门无虎豹:明亮的月光下,关隘没有危险,象征安宁。
  4. 清风台阁有鸾凰:清风中,台阁上有鸾凰,象征吉祥和高贵。
  5. 包茅已入皆三脊:包裹着茅草的箭矢已经完成,每支都有三道脊线,象征准备充分。
  6. 卉服新成有九章:新制的服饰上有着九种图案,象征华丽和精致。
  7. 幕下文书自稀少:幕府中的文书自然稀少,象征简朴的生活。
  8. 醉余崖蜜啖红霜:醉后品尝着崖蜜,啖食着红色的霜,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衡阳南去与天长”比喻路途遥远。
  • 象征:如“鸾凰”象征吉祥和高贵。
  • 对仗:如“明月关门无虎豹,清风台阁有鸾凰”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对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阳:象征远方。
  • 荔子红椒:象征南方的物产丰富。
  • 明月关门:象征安宁。
  • 清风台阁:象征高贵和吉祥。
  • 鸾凰:象征吉祥和高贵。
  • 包茅:象征准备充分。
  • 卉服:象征华丽和精致。
  • 崖蜜:象征美好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鸾凰”象征什么? A. 危险 B. 吉祥和高贵 C. 简朴 D. 丰富

  2. “荔子红椒处处香”一句描绘了什么? A. 北方的物产 B. 南方的物产丰富 C. 东方的物产 D. 西方的物产

  3. 诗的最后一句“醉余崖蜜啖红霜”表达了什么? A. 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B. 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C. 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D. 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袁凯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袁凯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