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妆·司法院红牡丹,去春以四截句和予昕。今连赴会议,又盛开,适成看花局矣。因填此词》
时间: 2025-01-17 09:36: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子妆·司法院红牡丹,去春以四截句和予昕。今连赴会议,又盛开,适成看花局矣。因填此词
作者: 王用宾
碧浪扶空,绛霞分绮,照殿娇红如醉。
笑他花后并花王,这风流怎饶姚魏。
清平调里。想浓艳一枝香味。
我犹怜,况沉香亭畔,三郎偎倚。
春愁殢。蓦见名花,便万般消碎。
汉宫飞燕尽红妆,怪纤柔却还非似。
花痕印指。怕曾捻真妃粉腻。
纵倾城,也值佳人一媚。
白话文翻译:
碧绿的波浪轻轻托起,绛红的霞光分开绮丽的云彩,映照着殿宇中娇艳的红花,仿佛让人沉醉。
我笑他那花后与花王,这样的风流怎能比得上姚魏?
在《清平调》中,想起那浓艳芬芳的一枝花香。
我仍然怜惜,尤其是沉香亭畔,三郎在那儿依偎着我。
春愁缠绕,忽然见到名花,心中万般愁绪随之消逝。
汉宫的飞燕已经尽染红妆,怪只怪那纤柔的身姿,仍然不如当年。
花痕印在指尖,害怕曾经捻过真妃的粉腻。
即使倾城美貌,也值得佳人一笑。
注释:
- 西子妆:通常指美人的妆容,西子即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绛霞:绛红色的云彩,象征美丽的晨曦或夕阳。
- 花王:花中之王,通常指牡丹。
- 清平调: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作,描写美人和春景。
- 三郎:可能指亲密的男子,带有温情的呼唤。
- 汉宫飞燕:指汉代宫女王嫱,以其美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用宾,近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常以女性的美丽作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季,正值牡丹盛开之际,作者在赴会议的路上,见到盛开的红牡丹,感慨万千,借花抒情,表达对美的赞美和对春天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西子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花卉的芬芳。全诗流畅而生动,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诗开篇以“碧浪扶空”和“绛霞分绮”两个意象,迅速营造出一个春意盎然的画面,接着以“照殿娇红如醉”将红牡丹的娇美呈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对比姚魏的风流与花王的美,使得诗意更显深邃,体现出诗人对美的独特理解。
后文提及的“沉香亭畔,三郎偎倚”,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似乎在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珍惜。而后对春愁的描绘,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美丽的易逝,正如“蓦见名花,便万般消碎”。最后,诗人用“纵倾城,也值佳人一媚”总结,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佳人的赞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浪扶空,绛霞分绮:描绘天空和云彩的美丽,暗示春天的到来。
- 照殿娇红如醉:红花娇艳,仿佛令人陶醉,表现出花的美丽。
- 笑他花后并花王:对其他花的轻视,暗示红牡丹的独特地位。
- 清平调里。想浓艳一枝香味:借《清平调》表达对美的向往,想起了芬芳的花香。
- 我犹怜,况沉香亭畔:表达对美好的怀念,情感温柔细腻。
- 春愁殢:春天的愁绪缠绕着心头。
- 汉宫飞燕尽红妆:用历史典故表达对美的感叹。
- 纵倾城,也值佳人一媚:即使倾城之貌,亦只在于佳人的一笑,表现了对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碧浪”、“绛霞”比喻春天的美好。
- 对仗:如“花后并花王”,形成对称美。
- 拟人:用“照殿娇红如醉”表现花的生动与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与美丽的花朵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短暂与易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
- 沉香亭:代表了美好的爱情与温馨的回忆。
- 春愁:象征青春的短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子妆中的“绛霞”指代什么?
- A. 红色的云彩
- B. 黄色的云彩
- C. 黑色的云彩
- D. 白色的云彩
-
诗中提到的“汉宫飞燕”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嫱
- B. 西施
- C. 赵飞燕
- D. 王昭君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对花的赞美
- B. 对春天的感慨
- C.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D. 以上全部
答案:
- A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平调》:白居易的经典作品,描绘美人。
- 《红楼梦词》:曹雪芹对女性美的细腻描绘。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王之涣)与《西子妆》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存在对比,前者多描绘自然景色,后者则专注于女性的美与春天的气息。
参考资料:
- 《古代诗词鉴赏》:关于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中国古典文学史》:提供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