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渡白马湖》
时间: 2025-01-17 10:06:02意思解释
晚渡白马湖
作者: 郭武 〔明代〕
原文展示
轻风小寒吹浪花,新柳茸茸啼乳鸦。
平湖一望几千顷,远水连天飞落霞。
斜阳忽堕澄波底,白鸟犹明山色里。
严更何处鼓冬冬,棹歌未断渔灯起。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寒风吹拂着湖面,浪花轻轻荡漾,新生的柳树嫩绿茸茸,啼叫着的幼鸦在其中鸣叫。
平静的湖面一望无际,水面与天际相连,飞溅的晚霞如同洒落的彩云。
夕阳在水面上忽然沉落,白色的鸟儿依然映衬着山的色彩。
严冬的鼓声又在哪里呢?船桨的歌声依旧未断,渔灯开始点亮。
注释
- 轻风小寒: 轻柔的寒风。
- 啼乳鸦: 幼鸦在鸣叫。
- 几千顷: 几千顷的湖面,形容湖面广阔。
- 飞落霞: 形容晚霞如同飞落的云彩。
- 斜阳忽堕: 夕阳突然沉落。
- 白鸟犹明: 白色的鸟儿依旧清晰可见。
- 严更: 严冬时节的更鼓声。
- 棹歌未断: 船桨划水的歌声仍在继续。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武,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歌以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马湖畔,诗人在湖边游览时,感受到初冬的寒意和自然的宁静,因而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渡白马湖》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轻风小寒吹浪花”引入,轻柔的寒风和荡漾的浪花勾勒出初冬的湖面,给人一种清新、恬静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新柳和啼鸣的幼鸦,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平湖一望几千顷,远水连天飞落霞”一句,表现了湖面广阔的辽阔气势,水天相接的景象如画一般,晚霞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夕阳的沉落,诗人用“斜阳忽堕澄波底”描绘出夕阳与湖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惆怅的氛围。
最后两句“严更何处鼓冬冬,棹歌未断渔灯起”,从自然景色转向人间的生活情景,渔灯的点亮和船桨的歌声,展现了渔民的生活气息,也让诗的意境更加饱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风小寒吹浪花: 描述湖面上轻柔的寒风和轻轻荡漾的浪花,营造出初冬的氛围。
- 新柳茸茸啼乳鸦: 新生的柳树与鸣叫的幼鸦,带来生机与活力的感觉。
- 平湖一望几千顷: 描写湖面广阔,给人以开阔的视野。
- 远水连天飞落霞: 水天相接,落霞飞溅,展现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 斜阳忽堕澄波底: 夕阳映照在清澈的湖水里,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白鸟犹明山色里: 白鸟在山色中清晰可见,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严更何处鼓冬冬: 提问严冬时节的鼓声从何而来,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棹歌未断渔灯起: 船桨划水的歌声未断,渔灯开始亮起,展现了生活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 “飞落霞”用比喻方式描绘晚霞的美丽。
- 拟人: “啼乳鸦”使幼鸦生动可感。
- 对仗: “斜阳忽堕澄波底”与“白鸟犹明山色里”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风: 象征着温柔与宁静。
- 浪花: 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动态。
- 新柳: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白鸟: 象征自由与纯洁。
- 渔灯: 代表人间烟火气与生活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啼乳鸦”指的是什么?
- A. 鸟的叫声
- B. 幼鸦在鸣叫
- C. 柳树的风声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思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生活的感悟
- C. 对冬天的恐惧
-
“斜阳忽堕澄波底”这句诗的意境是什么?
- A. 白天结束,夜晚来临
- B. 夕阳倒映在湖水中
- C. 湖水变得清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 - 王勃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郭武的《晚渡白马湖》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但郭武更侧重于湖面的宁静与渔民生活的描写,而王维则强调山林的幽静与道家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